吉大一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
9月17日上午,吉大一院在8号楼15会议室召开了主题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的座谈会。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党委常务副书记佟成涛、副院长张松灵,全国教学名师、吉大一院资深教授迟宝荣,以及各学系主任,党委办公室、教学部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松灵主持。
会上,佟成涛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吉大一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内科学系主任郑杨,分享了团队建设经验、课程思政开展经验、教改创新举措等,并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回信精神的心得体会以及参加吉林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学习回信精神座谈会的切身感受,她表示,团队将继续将对标先进,精益求精,持续弘扬践行黄大年精神,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提高吉大一院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工作向前迈进做出新的贡献。
迟宝荣回顾了自己与黄大年教授共同参与吉林大学重要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故事,从侧面展示了一位爱国、奉献、敬业、担当的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进一步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的本质,从而激励吉大一院广大教师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在工作中注重医德医风建设,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注重科研创新,注重教学改革,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线上线下教学同步推进。她希望全院教师能够学习黄大年的爱国、奉献、敬业精神,尊重规律、注意细节,共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吉大一院肿瘤中心主任李薇、神经内科主任崔俐、肝胆胰外一科副主任杜晓宏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分享了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的感受,进一步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向先进典型教师团队学习、争做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愿望和规划。
吕国悦在总结讲话中简要回顾了黄大年教授的先进事迹,总结归纳了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整体情况,纵向梳理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组织召开的党组会议精神,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看望吉林大学两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讲话精神、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要求部署等,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体现出的几个不同层次的深刻含义,勉励全院各学系、各学科、各位教职工以及广大青年学子,要深入学习黄大年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理解教育部党组、吉林省委、吉林大学党委的各项部署精神,加强重视,提高认识,知行合一,真正将黄大年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当中,不断激发探索教育活动的热情。
吕国悦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有鼓励、有希望,凝聚力量,寓意深刻。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者和师者,做好老师,和做好医生都同等重要,都是要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培育好下一代。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讲话精神,要做个好老师,就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只有明确正确的方向,才能够取得扎实的效果。吉大一院在全国公立医院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党建引领“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就是形成了一个党委领导下的发展战略层面的“指挥棒”,引领和指引全院教职工明确“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
二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杜绝“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从优化课件等细节着手,加强教师课件规范管理,切实为教学质量把关,为学生培养负责。此外,无论是学系主任,还是科主任,都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学习进步。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拿出充沛的精力用于科学管理,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得上医院改革的节奏,为学科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筑牢基础。
三是要创新方法,融会贯通。要在平时注重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注重将自己学科有关的内容延伸、拓展和深入,在讲解枯燥知识的过程中,将医学人文的博爱、奉献、无私渗透其中,融会贯通,润物无声,杜绝“插播广告式”的思政教育,真正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提升“三全育人”教育效果。
四是要拓展视野、涵养情怀。教师首先要关注国际国内发展,不能“钻牛角尖,全然不顾外面的变化”,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要讲情怀,讲奉献,讲格局,在学业和思想上启迪学生的智慧,为学生开辟新的天地,激励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是要讲求自律,遵守规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科研过程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学生学习的样本和标杆,只有老师讲自律,在临床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中,都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关护病患、遵守学术道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
六是要勇于突破、改革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新的方法,积极与学校沟通,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营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