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抗疫”医护手记(32)|支援发热门诊手记两篇:郭亮、张竞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郭亮:“医”路漫漫,莫问归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苏醒室张竞文:最温暖的守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郭亮
“医”路漫漫,莫问归期
凌晨两点的隔离病房,空气干涩而又寒冷。汗水被我的体温蒸发为气体,又在护目镜片上慢慢的凝聚成水滴。透过镜片,我看到同事的双眼上充满血丝,却依然那么亲切、坚毅。我仿佛看到了烟花绚丽的除夕夜晚,无数医护人员挥泪告别父母、儿女、爱人,剪去秀发,驰援武汉的场景,又仿佛看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疫情的坚定和决心!
2019年末,新冠肺炎爆发,我的领导、老师、同事、朋友,一个又一个义无反顾的支援疫区,一批,一批,又一批……在车站,在机场,我含泪微笑,你们要平安归来。
终于有一天,我接到了主任的电话,没有分秒犹豫,我对主任说:“我自愿支援前线,时刻准备着”。挂断电话,双手在止不住的颤抖,我忽然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双拳渐渐握紧,短暂而又漫长的内心挣扎后,我决定暂时不要让二老担心,因为我辈男儿,当自强!
不知何时,漆黑如墨的夜空出现了一缕曙光,她好似穿透浓浓的迷雾照在我的脸上,暖暖的。我想虽然生命是宝贵的只有一次,但死亡并不可怕。人活一世,总是要做点什么,这样当我们垂垂老矣,回首往事时还有满满的回忆,这才是对自己负责,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看过一句话:真正的勇士,不是不害怕,而是明知害怕,却仍旧选择——勇往直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苏醒室张竞文
最温暖的守护
2020的新年是不平凡的新年,本该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可是新冠疫情大爆发,军地医护人员万里驰援武汉。我院更是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24小时集结高精尖队伍奔赴第一战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此时此刻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也不能坐以待毙,第一时间申请援武汉!在为前线的小伙伴们祈祷的同时自己也默默的准备就绪,随时待命!2月19日,护士长通知我支援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重症新冠患者,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虽说没有前往武汉,但也是一线战场,同样可以用专业技术与满满爱心守护患者,促其健康!
护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要在万无一失的防护下完成各种操作。看似简单的口腔护理,操作完毕要用上40分钟。为了防止患者喷出的气溶胶,需要在防护服的最外层再加一个护目屏,但是伴随着头部的晃动,护目屏也会移动,经常挡住我们的视线,严重影响正常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用胶带十字法紧紧的将护目屏固定在防护服上,尽量让护目屏移动的空间小一些,在不挡住视线的情况下再进行操作。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使患者多一层保护,可是厚厚的装备加上层层的手套,4层的手套限制了我们的手指灵活度,胶带也时常跟胶皮手套粘在一起,操作起来很笨拙,好在同组的小伙伴非常有耐心,又是寸带又是胶带,严丝合缝的将气管插管固定完毕!此时我们已是满头大汗,但我仍要和处于镇静状态的患者说上一句:“加油,由我们在守护你”!
进入临床工作已有一段时间,清晨迎风而去,凌晨伴着雪花归来。有人问我“累吗”?说不累是假的,从穿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到下班回宾馆洗澡消杀,再次进食水已经是8.9个小时的事了!但累中有暖,院领导们给予更多的是关心鼓舞,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薛曌平护士长会马上帮助协调,在护理患者方面给予指导,使我们更有效的完成临床工作!暖心的领导和专业的技术都在默默的守护我们!有人问我“苦吗”?说不苦是安慰亲人。N95口罩跟护目镜压的面部体无完肤,刚刚缓解,又到了再次受压的时刻!但苦中有甜,后勤部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以及生活上的所有需求!夜里交接班,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院里派出保安一路护送到达!给力贴心的后勤保障温暖的守护着我们!由于救治“新冠肺炎”的患者,接触的医护人员不能回家,集中在统一居所,以避免交叉感染。但家中小儿确实记挂在心,明知他衣食无忧,但“妈妈”的角色家中无人可替,此刻...鼻酸!很感谢家人守护着我的孩子!也正是如此,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正能量的榜样,希望他将来可以有作为,有担当!
身处于武汉的同事们都已经奋战一个多月了,敬佩的同时也有担心,如果有需要,我可以不用隔离,奔赴最前线,替他们分担!虽然国家面临严重的疫情灾难,但前线有千千万万的“逆行者”守护患者,后方有庞大的保障队伍守护“逆行者”们,互相扶持、共抗疫情,我们相信打败病毒,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