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培训丨吉大一院举行2025年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京外)临床实践开班仪式
6月16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举行了2025年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京外)临床实践开班仪式。护理部副主任兼研室主任郭放、护理部副主任丛悦,外科科护士长、泌尿外一科护理平台护士长管旌旌,外科科护士长、乳腺外科护理平台护士长张志茹,儿科科护士长、小儿ICU科护理平台护士长张葆荣,小儿ICU科护理平台副护士长孙海瑞,小儿神经科护理平台护士长辛翠娟、副护士长李新菊,胃结直肠外科护理平台护士长胡海燕、副护士长孙佳男,儿科门诊护士长王蕾、副护士长郭秋旭,新生儿科护理平台护士长李娜,发育行为儿科护士长李欣欣,小儿呼吸科护理平台副护士长林彦锋以及来自4省11家医院的5名儿科专科学员及8名伤口造口专科学员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孙海瑞主持。
(孙海瑞副护士长主持)
(郭放副主任讲话)
郭放对13名学员的选择和认可表达了感谢。她说,儿科专科护士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两个基地作为首批获批的临床实践基地,课程内容安排始终遵循中华护理学会的指导,不断优化升级。今年,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儿科基地新增了中医儿科、儿童心理等培训内容。在课程安排上,两个基地缩减了理论授课的时间,增加了临床实践的比重,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与带教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并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期待各位学员能够收获圆满的学习成果,以更专业的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
(丛悦副主任进行学科介绍)
丛悦详尽阐述了吉大一院护理学科的进展概况,她说,吉大一院始终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推动理论知识与专科实践的深度融合。吉大一院的临床实践基地始终遵循“五精四度”的护理理念,并依靠“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体系。各实践基地遵循国家政策及行业标准,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融入学科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全面、立体地推进专科人才的培养工作。
(儿科专科护士基地教师代表李新菊发言)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基地教师代表孙佳男发言)
李新菊、孙佳男作为基地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在护理部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实践基地始终致力于构建精准、个性、创新的培养体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与策略,实现从会做到懂得做,从操作者到守护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最优解,做最有温度的护士。在教学相长的过程,能够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基地教师团队通过开展情景模拟教学、PBL教学、OSCE教学、工作坊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活动,有效地帮助学员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儿科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学员代表刘俊丽发言)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学员代表周媛媛发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俊丽、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媛媛作为基地学员代表分别发言。她们一致表达了非常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坚定地将“提升专业素养,全身心服务于患者”作为自己的使命,并期待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科护理技能。她们对吉大一院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表达了由衷谢意,并详细阐述了各自的专科学习目标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儿科专科护士合影)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合影)
来源丨护理部
科室撰稿丨郭秋旭
通讯员丨徐兆宁
摄影丨李婷婷
科室审阅丨郭放
责编丨秦楠
编校丨薛奥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