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27)|常健:携手抗疫,不让一个肿瘤患儿掉队
编者按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3月的吉林省,新冠病毒肆虐,整座城市打响了“家乡保卫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后方近3000多名医务人员以院为家、闭环工作,坚守岗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保障患者的医疗救治和生命健康。
儿童肿瘤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本身,手术、放化疗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而肿瘤疾病的特点又要求患儿接受规范化、序贯性治疗。能够尽早入院接受化疗、手术、放疗,是每一位患儿家长的期盼,更是每一位医者的责任与义务。面对特殊时期的困难和挑战,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副院长于家傲直面问题,统筹协调,为儿童肿瘤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设立肿瘤专区分级分层管理,一方面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满足肿瘤患儿的诊疗需求,极大地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我省肿瘤患儿的规范化治疗。
3月15日起,科室即响应医院号召开始全员闭环工作,全科共有7名医生和11名护士克服困难,坚守在临床一线,吃住均在科室。其中有怀孕3月的孕妇、有家中亲人病重、有夫妻均在一线闭环工作、有韧带损伤却依旧坚持工作的同事,在医院和科室危难之时,大家齐心协力挺身而出、群策群力共渡难关,这样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彰显了科室医护人员的底色和精神风貌。
小儿肿瘤科是吉林省儿童实体肿瘤诊治中心,主要负责全省实体肿瘤患儿的规范性治疗,责任重,压力大。在医院“3+X”综合疗区模式下,科室成立儿童肿瘤专科过渡病房,一方面积极进行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全力保障肿瘤患儿进行规律性治疗,不因疫情耽搁治疗进程。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以“精诚合作、高效运转”的工作模式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崇高境界全力保障各项工作的平稳、顺利运行。
4月1日,小儿肿瘤科主任常健突然接到儿科急诊电话,33个月的患儿诊断为肾母细胞瘤,1周期新辅助化疗后等待手术期间突发腹痛前来就诊。患儿右肾肿瘤巨大,腹腔已有积液,随时有发生肿瘤破裂的风险。患儿来吉大一院就诊前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难度大等原因无法接诊。此时,全市正处在疫情防控管理的攻坚阶段,科室与医务部密切沟通,副院长于家傲了解情况后更是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治!一定要治!要全力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当即,多方联动,一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紧张进行着。
儿科综合病房疗区主任王丽波亲自为患儿安排肿瘤专区过渡病房,输血科紧急备血,手术室安排负压手术间,儿外科副主任冯永波团队为患儿进行肿瘤切除术,历时近4个小时,肿瘤终于被完整切除,患儿转危为安,术后转入儿科综合病房疗区,在医护团队精心地照料护理下,患儿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转入小儿肿瘤科专科病房,第7天顺利进行术后第一周期规范化化疗。至此,这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以生命的再次绽放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大疫即大考,考验的是一院人的专业、责任、勇气和毅力!此例患儿的救治只是疫情防控期间儿科肿瘤患者治疗的缩影,疫情当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动摇,“携手抗疫,不让任何一个肿瘤患儿掉队”,这是小儿肿瘤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庄严承诺!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科人员闭环工作75天,共收治186人次儿童实体肿瘤化疗,所有患儿家属对吉大一院在此时期的医疗和后勤工作均交口称赞,小儿肿瘤科在此期间向医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儿肿瘤科
常健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