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30)|董丽华:“3+X”模式与疫情防控期间放疗科的“常态化”救治工作纪实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绿树成荫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原本司空见惯的画面,现在却倍觉珍贵,抗疫的点点滴滴,至今仍历历在目。三月初,长春市疫情突发,为响应相关疫情防控救治部署要求,院里紧急从放疗科抽调1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抗疫一线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当时,科室还有300余名放疗患者,其中近200名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小区的封控、路程的往返、保证治疗的持续性都成为疫情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医院党委、院领导的统筹部署下,在医务部、感染控制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结合科室诊疗空间分布特点,迅速制定了特殊时期诊治工作和疫情防控管理流程。科室全员参与线上会议商讨并制定了“定时、定点、专人专职化”和“门诊防控布局有序化、精准化”的方案。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医生潘振宇、杨国姿、常鹏宇、马利新主动承担门诊患者的引领工作。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清晨六点半,他们准时站在门诊外通道组织引领患者,对患者的防护、24小时内核酸结果、行程等逐一进行查验后,便开始对患者展开各项治疗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放疗科共完成400余名患者,12000多例次的规律性放射治疗,救治全程实现了“零”感染,这与院领导的支持和全科上下的戮力同心密不可分。
在此期间,科室医、技、护60余名工作人员在科室有限的居住空间闭环工作,尤其近30名医务人员闭环在地下二层,吃、住在狭小而不见阳光的空间,依然毫无怨言、积极乐观,并调侃道:两个月的地下工作不仅增进了同事友谊,还美白了皮肤。
医院“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是特殊时期“大医精诚、尚美至善”的集中体现。作为“3+X”模式下的肿瘤患者分流科室,放疗科医、技、护通力协作,迅速组建过渡病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截至5月31日,累计收治126名肿瘤患者,其中50%以上患者病情危重。
(常鹏宇副教授在CT下引导穿刺)
在诊疗救治期间,一名39岁的男性患者,CT发现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伴腹水,经全院会诊后,副院长于家傲指示应首先明确病理诊断,结合放疗科的场地、设备、技术条件和人员资质等优势,倡导放疗科在特殊时期开展CT引导下经皮恶性肿瘤穿刺活检技术。该患经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转入血液科继续治疗。
疫情防控期间,放疗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20余例疑难肿瘤患者的病理穿刺工作,使患者得到了积极有效和精准救治,这些无疑不体现了“3+X”模式对肿瘤患者救治的精准、快速,更体现出吉大一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放疗科的工作仅是全院抗疫工作的冰山一角,在急诊一线工作的同事们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者”们,是抗疫工作中最闪亮的繁星。无论在何岗位,吉大一院都会散发自己的光和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护佑家乡同胞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放疗科
董丽华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