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21)|武辉:坚守平凡岗位 佑护新生儿健康——吉大一院新生儿科抗疫工作纪实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托起生命的朝阳”是每一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自2022年3月初,新冠疫情伴随着“倒春寒”席卷家乡吉林,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响应各项防控要求,组建抗疫梯队,提升科室防疫等级,除36名医护人员支援抗疫一线外,其余医护均扎根科室,在这场家乡“疫情保卫战”中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闭环下的新生儿科医护群像)
(闭环管理期间,日常查房)
为了保证在院危重新生儿的顺利救治,在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3月15日,新生儿科主任武辉迅速组织科室实行闭环管理,面对科室有限的住宿条件,要满足每轮闭环60余名医护人员吃、住在科室的需求,武辉和护士长李娜积极协调从多个兄弟科室调集病床,第一时间做好了闭环所需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既要保证闭环期间在院患儿各项检查操作的顺利完成,又要最大限度避免院感的发生,武辉在每批人员轮岗中均设有一名超声医生、一名眼底筛查医生、一名振幅脑电医生以及一名进行听力筛查的护士在岗;需要到院内其他区域进行检查全程有科室专职医护陪同,无需家长到院;在此期间,科室在感控允许的情况下,由专门医护人员每日到院门口接收患儿备品及母乳,多重物表消毒,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患儿在院期间的物品安全。六十余个日夜的坚守,全体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共计救治急危重症新生儿304人,其中最小胎龄儿为25周;完成各类手术共25例,其中行肠道造瘘及闭瘘术各8例,超小早产儿PDA关闭术3例,脑积水储液囊植入术1例,腹腔镜下幽门肥厚梗阻松解术1例,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1例、双眼ROP行玻璃体注药术1例等。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收治新生儿的特殊性,患儿家属无法亲自到医院办理各种手续,在医务部、信息中心及住院处等多部门的帮助下,家长可通过线上APP办理出入院手续、缴费及电子签字完成签署各类知情同意书,产科住院家属可不用出住院疗区即可完成新生儿入院全流程。科室医生还协同外科医生、麻醉师通过视频电话方式进行术前沟通,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陪同每名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保障术中全程。同时,科室积极参与到儿科急诊救治工作中,每名就诊新生儿均由新生儿科医生亲自会诊并接入病房。在此期间,曾有一名刚分娩不久的患儿,病情十分危重,入院至儿科急诊时已无心率,仅有微弱的叹气样呼吸,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三级防护的情况下迅速赶到,在经过了近5个小时的抢救后,患儿心率、经皮血氧逐渐稳定,最终化险为夷。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与家属进行术前沟通、术中陪同)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在儿科急诊会诊并收治患儿)
为了保障吉林省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使治愈新生儿早日回到父母身边,在医务部与省、市各级疫情防控部门、社区的积极沟通协调下,科室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前往高速路口转运高危儿并陆续将193名宝宝平安地送至家长身边。其中不乏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及我省吉林市、白城市、松原市、辽源市、德惠市、舒兰市等地的患儿家庭,急切地盼望着和治愈的孩子团圆,新生儿科先后将20名宝宝护送至长春高速路、10名宝宝送至小区大门或该家庭居住楼栋门,与家长进行出院交接,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顺利踏上温暖的回家路!
(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护送治愈新生儿至长春高速公路口)
(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前往各小区护送治愈新生儿回家)
此外,由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新生儿不能来院就诊及随访,武辉带领科室教授开通线上问诊,在线解答患儿家长的疑惑及问题,指导出院患儿后续家庭治疗,累计线上复诊患儿1015人次。还通过公众号,先后推出三十期“新生儿照护小贴士”系列科普。
六十五个日夜的坚守,是磨练也是考验,在这场抗疫“大考”中,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前后方共同守护着每一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作为吉大一院人践行着医者誓言,彰显了责任担当!
新生儿科
武辉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