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26)|热血抗疫 攻坚克癌——肿瘤科践行使命担当,全力为患者保驾护航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北国春城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面对汹涌态势,全院上下牢记习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殷切嘱托,闻令而动、勇毅冲锋,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同心守春城、勠力克时艰的奋进凯歌。在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和院长刘彬的带领下,吉大一院首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为患者就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肿瘤科主任崔久嵬组织全科医护,按照院党委统一部署,迅速响应疫情防控号召,打响了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有序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
肿瘤的治疗是与时间赛跑,具有紧迫性、持续性、规律性等特征,其对治疗时机要求严格,一旦减少或延误疗程,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疾病复发进展风险。疫情来袭后,为实现防疫与肿瘤治疗的“双赢”局面,在医院“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的思路指导下,在医院的统筹安排和医务部等部门的协调下,肿瘤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3月30日开辟了6号楼8层AB两个疗区,仅用时一天,就完成了相关病区的调整、医护团队的组建以及相关感控流程的确立工作,制定了患者收治流程及办理入院路线,建立了疫情防控期间“肿瘤化疗过渡病房”。医护全员闭环,患者实行分时段、分区域、固定通道管理模式。各组医生根据患者管控区域安排患者住院顺序,每周二、四、六、日定期收患者入院,经过5天治疗核酸持续阴性的患者,可以转入8层C区的化疗病房,腾出的病房终末消毒后接诊下一批新入院患者。
与此同时,依据疫情防控形势及医院防疫政策动态,适时调整各疗区医疗资源配置,于5月28日成立9AB过渡病房,极大地缓解了肿瘤患者收治难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3月30日晚肿瘤科主任、护士长和医务部领导现场指导过渡病房收治患者流程)
过渡病房的建立,实现了“急诊-门诊-肿瘤过渡疗区”无缝衔接三线转诊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周转和救治速度。过渡病房成立70天,累计收治患者2145人次。8C疗区作为辗转作战的大本营,收治长期住院与重患103人,3名合并致死性极高的中枢神经毒性和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CART患者顺利出院。尽管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但肿瘤科上下一心、无怨无悔,通过多措并举在艰苦环境下开展工作,先后五次优化疫情防控期间肿瘤患者管理方案,尽最大努力为肿瘤患者提供最快最优的治疗。
(肿瘤科医护人员引领患者办理住院)
(肿瘤科过渡病房医护闭环工作场景)
为解决周边地区患者治疗问题,肿瘤科组织召开了吉林省肿瘤质控中心线上工作交流会,了解吉林省九大地区肿瘤患者救治情况,指导患者就近就诊。在这个特殊时期,肿瘤患者面对疫情和肿瘤的双重压力更易陷入焦虑、恐惧、愤怒、无助境地。因此,在保证肿瘤患者应治尽治的前提下,如何科学地指导患者,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肿瘤中心主任李薇、肿瘤科主任崔久嵬紧急召开线上会议,组织编写了《新冠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管理建议》。为切实解决患者急迫的问题,紧急设计了调研问卷,并在24小时内回复了1200余名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不同患者的治疗周期和病情状况,组织线上医患座谈会,通过医患微信群、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统筹和疏导。
(肿瘤科专家共同编写《新冠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管理建议》)
特殊时期工作顺利地开展离不开科室高效严谨的整体管理。疫情防控期间,科室每日召开线上会议,做到防控形势人人知晓,门诊病房全员闭环,急难危重能救尽救。为保证肿瘤患者能及时诊治,科室始终坚持疫情防控期间癌痛门诊和常规门诊持续开诊,门诊总量8662人次;同时为保证肿瘤患者能及时开具应用止痛药,在门诊部、药学部配合支持下,24小时内开通了简化版线上门诊绿色通道,为迫切需求强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快速解决了用药难题。为保障临床试验患者及时规范用药,定期为408位受试者邮寄药物;为解决基层医院疑难肿瘤患者会诊需求,开展三次线上面对面MDT讨论会,会诊了31例疑难患者。
三个月来,肿瘤科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与院内各部门、各环节紧密对接,科学布控,同心奋斗,高效运转,实现了抗疫克癌两不误!科室将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仁心,以执着担当践行使命初心,持之以恒地守护春城民众健康安全!
肿瘤科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