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18)|刘欣梅:微光聚星河,“疫”路同行——22楼综合外科过渡疗区战疫手记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2年3月初的长春,乍暖还寒,疫情肆虐,吉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平台积极响应医院号召,闻令而动,义不容辞的参加了这场家乡保卫战。
4月2日耳鼻喉头颈外科护理平台接到院紧急任务,由普通疗区转变为承接急诊的“综合过渡疗区”,缓解门急诊压力,拓宽急诊的绿色通道,保障春城百姓的生命健康。我带领护理团队沉着应战,高效部署。在护理部赵晓甦主任、郭放副主任领导下,迅速组建由耳鼻喉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及胸外科护理平台共25人组成的新团队,并于当日进行相关业务及感控知识培训。在感控部陈玉坤主任指导下,在于洋主任带领的后勤团队的配合下,迅速完成区域划分及医护穿脱间的构建。6小时内联合胸外科、肛肠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医疗组迅速组建“3+X”大急诊综合救治,三线转诊模式过渡病房,打响了在院内战役“特区”的防控阻击战。当日收治患者16人。
过渡病房成立伊始,收治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对护理团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作为护士长,我及李笑雨副护士长,迅速召集来自各科骨干,研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患者入院、救治、出院、转科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到后勤保障、病房消毒等都做了详细细致的要求。同时为保证护理安全与质量,学习不同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技术、健康宣教、并利用交班、问卷星等形式考核大家掌握情况。我每天坚持同交班,不定时抽查、巡查,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知制于心,担制于身,履制于行。
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重症患者的救治,面对重症及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外伤致失血性休克;血气胸伴呼吸困难,脊柱爆裂伤导致意识不清、高位截瘫;急性喉梗阻、重症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重症患者,过渡疗区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研判病情、精准救护。22楼综合外科过渡疗区自组建以来,收治六个科室近180例急危重症患者。出院患者50例,无死亡病例。
在疫情特殊时期,22楼综合外科过渡疗区护理团队从细微处入手,专业护理,精心照料,及时跟家属反馈患者情况,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和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在这场战役中,医护人员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大家坚信,所有的付出与艰辛,必将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耳鼻喉科综合过渡疗区
耳鼻喉科护理平台
刘欣梅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