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专题系列(1)|刘海波:初心不变,使命在肩——记吉大一院内科综合一疗区战疫66天
2022年3月至5月末,吉大一院开创“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面提升急诊救治能力,护佑百姓生命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由“战时”转为“平时”模式后,医护人员继续发挥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助力医院发展。推出吉大一院“3+X”专题系列,在纪念和回顾中汲取奋进力量。
疫情是一面镜子,即检验了初心不变,又让人感到使命在肩,从春寒料峭到春暖花开,在吉大一院度过了难忘的66天!
疫情就是命令,不用思考,无需犹豫,作为吉大一院二部急诊科主任,常年习惯于战斗在各种无硝烟的战场,也早已经习惯了在救死扶伤的现场忙忙碌碌。
2022年3月份以来,随着吉林省及长春市新冠疫情愈加严重,为了进一步增强院内防控力度,吉大一院领导班子紧急研究部署后,听闻院领导的紧急召唤,我立即召集并带领着吉大一院二部急诊科及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60余人,临危受命、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支援吉大一院总院院内抗疫的最前线。
在吕国悦书记及刘彬院长的统一指挥下,在省内乃至国内首开先河的创立了疫情高风险形势下“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全院一盘棋,统一规划,集中协调全院的骨干力量和医护资源,仅仅用了1天的时间就迅速成立了第一个过渡缓冲病房(X-1),集中收治来自院内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开辟了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内科综合医疗区医护合影)
几天后,遵照院里要求,我们又抽调骨干力量按照同样的模式在4小时内快速组建了内科综合二疗区(X-2),并坚守了30余小时后顺利移交给了其他兄弟科室增援的战友。正如院领导所说的,我们队伍是院内疫情防控的“急先锋”,是“先遣队”,为了响应省里毫不耽误非“新冠”的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救死扶伤,良好地践行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医疗”“两手抓,两不误”的疫情期间工作方针,成功地贯彻执行了院领导的院内防疫思想和方针,为未来其他综合疗区的成立树立了榜样和模范,也充分展现了我院领导“3+X” 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的优越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合理性,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医院院内防疫救治建立了样板模式。
当时,结合我院的宣传和报道,我们的“3+X”院内救治模式相关的文章——《“X”创造“N”种可能!吉大一院急诊综合疗区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官方公众号在全国范围内转发和报道,学会的张新超主委对于我院的“3+X” 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并号召在全国同行业内推广。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因为生命不能等待,我们始终当好院内战疫一线的“排头兵”,即使很多重患没有多次核酸检验的结果,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依然不惧风险,立即穿好防护,全面投入救死扶伤的战斗中,一场一场的战斗在持续,一条一条生命在延续,白衣战士们凭借着扎实熟练的临床技能及功夫,在疫情面前时刻与生命赛跑。在患者命悬一线之时,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关注和顾虑气溶胶喷溅、病毒暴露和感染,时刻想到的就是——时间就是生命,只要我们再多一份努力,就有可能再多挽留一条生命。
防护服下的汗水,护目镜上的雾气,脸颊上的累累压痕,充满血丝的双眼,都早已经不是我们所关心和注意的,当一个个危重症病人在紧急救治后,生命体征变得平稳,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我们队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们懂得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我们留住的是生命!
在内科综合一疗区中经历的66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无数次地为重症患者实施了床旁紧急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置管、床旁血液净化、人工肝系列技术、生命支持技术及器官保护技术等等各种ICU先进的危重症救治技术,我们总共收治了 221人,危重症患者201人次,大抢救38人次,心肺脑复苏22人次,呼吸支持148人次(机械通气4100余小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82人次(1000余小时),人工肝系列治疗(含DPMAS)20余人次,床旁动脉血气分析2000余人次,等等。
救治每一个入住疗区的患者,都是我们的责任,都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随时需要整体协调救治方案、全面整合科室有效资源,施以最及时、充分、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精准及全面的救治!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方面时时刻刻研究重患的病情变化和积极救治方案,另一方面也要给病人及家属鼓劲,耐心细致的交代病情、亲切温和的劝解和安抚患者,给每一位重症患者及家属以最大的关爱和帮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家属们对我们团队表示了极高的评价和充分的信任。
面对疫情,我们承担的不仅仅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躯体疾病的救治,同时还有因疫情次生导致的随之而来的患者及家属的各种心理障碍及精神压力,包括抑郁、焦虑、烦躁甚至是狂躁的各种各样的人格都经常见到。另外,随着时间的持续,高强度、高负荷的劳动、作息规律的突然改变、严格闭环的生活及工作模式等等,我们医护人员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变化……医护人员不是神仙,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情丰富的人,作为科主任,深知院领导对我们团队的信任和重托,懂得渴望得到救治患者家人的期盼,但是大灾大疫面前,我们义不容辞,我们一定要坚强,要有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因此我需要认真带好我的团队,带好们一个员工,让大家坚持下去。
我经常利用平时休息的间歇和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等,在王瑞护士长及团队的各位医护组长的配合下,和思想波动较大的员工充分交流,凭借活泼开朗性格特点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团队的每位成员沟通,用实际行动做示范,鼓舞并激励着每一个人,关心大家的生活起居,鼓励大家的团队精神,互相帮助,默契配合,使整个队伍始终信心十足,精力旺盛,保持了强大的持久的战斗力和自信心。
66个日夜,团队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都让我十分感动,在工作之余,凭借着曾经参加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重症甲流”救治的工作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经常和大家分享我们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经验和技巧,密切关注所有医护人员的身体安全及心理健康,照顾每个人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建立多个不同人员组合的微信群,及时进行沟通,倾听每一位员工的观点和想法、认真分解和释放大家思想和精神上的的压力与困惑,正确引导,积极减压,及时沟通,深度融合,时刻掌握队伍的整体思想变化和动向,充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带领护士长及各医护小组的组长及队伍的骨干与年轻的队员们交流与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给他们鼓劲加油,为他们缓解精神压力。66天的日夜奋战,我们内科综合一疗区的整个队伍没有一人掉队!圆满完成了院党委交给的任务!
我们的队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我们在用生命护佑生命,真情陪伴真情,我们更多的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样,医生的职责: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们做到了!!我们不是什么英雄,我们只是平凡之中造非凡,平常之中显非常。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挺身而出。在疫情面前,我们做负重前行的人!我们是健康的快递员,是生命的守护神!
(鼓励——责任所在,生命所托)
(护佑生命,重任在肩)
内科综合一疗区
吉大一院二部急诊科
刘海波
2022.05.28

策划/医务部 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