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44):小儿消化科护理平台的抗疫感悟
3月20日,小儿消化科积极响应医院部署的“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模式”,成为了医院首批15个过渡病房之一,承担了儿科的急危重症救治工作。3月26日我接到通知,需返长加入科室的过渡病房工作。成为综合疗区后的科室和以往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患儿病情重、工作强度大,此时的患儿以及家长需要我们医疗上的支持,更需要我们给予心理上的安抚以及生活上的帮助,我们可以给他们带去光明和希望!我们时刻怀抱一颗希望之心,突破所有难关,2个多月,坚守岗位,坚定信念,脚步从未停歇。
病毒无情,心中有爱!勇敢笃定,战无不胜!我们终将会以乘风破浪之势,抵达胜利的终点!
2022年3月,疫情来袭后,我特别着急和忧心,家乡病了,作为吉大一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理应冲到前线,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抗击疫情,于是,我立刻报了名,第二天一早,我便开始奔赴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支援工作中。刚到长传,我们就进入了红区开始了收治新冠患者前的准备工作,推病床,放床头桌,摆放水壶,手消液等等各种用物,清理所有病房,无死角消毒疗区之后我们连夜收治了第一批新冠患者,随之而来的几天,患者量激增每天要收治数十乃至上百的患者,其中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有需要搀扶的老人,特殊的患者人群也增加了我们办入院的难度,但越是艰难就越要努力克服,这是作为一名护士该有的工作态度,在收治过程中,我们会尽量分配人员照顾到老人和小孩的特殊人群,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在这里治疗。几天的时间里,我们疗区将近500张床位全部收治了新冠患者,开始了每天日常的护理工作,作为团队的小组长也是整个团队的机动人员,从办住院,发饭,整理各楼层所需备品、药品,到疗区各种问题的协调工作,哪里有需要我就会去到哪里,九层楼的疗区大楼每天都会巡视几回,看看患者还有队友们有没有什么需求和难处,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大家做一些事情。最近,一批又一批的患者陆续出院了,看着他们满心欢喜的提着行李奔赴回家的样子,我也感觉到很欣慰。真希望这场疫情可以快点过去,我们早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3月我的城市突然按下了暂停键,作为一名护士,3月11日有幸第一时间参与了抗疫一线,怀着满腔热忱以及忐忑不安的心情,火速投入抗疫工作中,面对患者没有畏惧,3月25日因为工作调动,我来到了D栋参与救治工作,第一次穿着防护服带着双层手套为患儿采血扎留置针,那一刻我无比自豪,身为一名儿科护士,我的价值得以体现。近日很多老年病人,很多生活不能自理,一位87岁大娘,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低,先后输入红细胞血小板,后又鼻出血不止,在医生与护士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将大娘的病情稳住了,每天我们都会面临病人突如其来的病情变化,每一次都会沉稳应对,这就是我们医护工作者最有价值的体现。我们也会一如以往勇往直前的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静待疫散,不负阳光。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支援前我已经做好了充足思想准备,此次疫情来袭是突然的也是特殊的,更是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拿出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来应对,然而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考验,一个特殊的群体~婴幼儿,随着患儿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更好的给与他们照顾和治疗,医院专门了建立了儿科病房,于是我从B栋转战到了主栋六楼儿科病房,当时我记得开玩笑的跟同事们说:没想到我又干回了老本行。从刚出生14天的婴儿,到17岁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从孩子们的脸上既看到了天真无邪的可爱,也感受到了对即将来临的高考的担忧。看到一张张无忧无虑笑脸,我的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既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无所畏惧,也替孩子们感到心疼,心疼他们这么小就要面对可怕的病毒,并与之抗争。还记得来到这里的第一个采血班,当时心里紧张的不行,毕竟跟平时在科里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带着两层手套去寻找血管,同时要保证尽量一针见血,心里的压力着实很大,总觉得要是扎不上,心疼孩子们再次遭受穿刺痛苦,也觉得对不起自己儿科护士这个称号,让我们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勇敢,家长们也很理解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厚厚的手套的不容易,没有因为一针扎不上责怪我们,甚至他们还会安慰我们,让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没有了那么大的压力,也让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时静一静的时候我很焦虑,但是当我听到孩子们天真爽朗笑声时,甚至是嘤嘤的饿了要吃奶哭闹时,我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吉大一院小儿消化科上班的快乐时光!心里的阴霾也随之烟消云散,我想为了让这些治愈的小们天使早日康复,亲身去感受春意盎然,我做什么都值了!勿忘三月寒 ,但求四月暖 。待到山花烂漫时,期待她(他)们在丛中笑。
来源:小儿消化护理平台
提交:赵丹丹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