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担当逆风前行 勠力同心不辱使命丨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开启“压舱之战”
为有牺牲多壮志
1
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作为“国家队”“排头兵”,承担着本轮疫情最后阶段的“兜底”、攻坚救治任务,奋战到底、“啃最硬的骨头”一直是他们不变的初心。截至5月18日,作为收治患者最多、坚守时间最长的“尖刀”队伍,已全员无休地在抗疫一线鏖战74天,累计治愈出院患者超4000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这74天的昼夜奋战中,在这次“家门口”的疫情大考里,医疗队队长、吉大一院副院长李虹彦统筹部署进行全面布防,从“战略防守”到“战术进攻”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对抗疫救治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团队多学科诊疗优势,全力实施分级分类救治,成立了儿科专班、心理专班、重症专班、结核专班,打造重症专区、结核专区、失能失智专区等,建立并实施了早期预警机制,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全面科学管理。
在收治的患者中,高龄患者占比约35%,基础疾病患者占比约43%,中重度依赖及高危因素患者约占32%,具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较多,面临救治压力,全体队员“拧成一股绳”,克服重重困难,将伟大抗疫精神、白求恩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在抗疫一线传承发扬,时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了“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2
根据上级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相关部署要求,依照统一安排,5月18日,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安全、有序地进行了26名高龄、重症患者的转运接收工作。
在5月17日上午,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连线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进行转运工作及后续救治相关事宜的再部署、再落实,进一步压实责任、流程,建立机制预案。
连线结束后,医疗队队长李虹彦规划部署,协同医疗组组长曹杰及相关负责人就人力资源调配、排班调整、任务分配、转运接收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规划,对即将面临的工作任务给予指导和提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使转运工作顺利进行。
李虹彦在会议总结中再次强调要确保转运安全,并勉励全体队员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冲刺最后“一公里”,做好疫情防控救治的“兜底”收尾工作。
3
接到接收患者的指令后,医疗队迅速响应,上下一心、步调一致,高效启动患者的转运接收工作,各位队员通力配合、做好各项环节把控,感控护士及责任护士无缝衔接,迅速完成环境消杀及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工作,确保床位及仪器设备准备充分,使转运工作、后续救治畅通无阻。
5月18日,碧空湛蓝、白云悠悠。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A栋门前,这支有着丰富经验的精锐之师在医疗队队长李虹彦、医疗组组长曹杰的带领下蓄势待发、枕戈待旦。在等待患者过程中,李虹彦带领队员再次压实责任流程,细化、督导各环节人员分工及对接。
本次接收的多为重症、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最高龄患者已96岁。秉承着吉大一院全院“一盘棋”的思想,全体队员斗志昂扬。9时许,随着救护车的呼啸而来,医疗队迎来了第一批转运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心电监护仪、移动氧源等生命支持及指标监测设备持续保障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根据预案做好了应对一切突发情况的准备。
截至12时,随着最后一批患者安置完毕,四批次26名患者的转运工作全部顺利、高效完成。本次患者的转运工作预案准备充分,衔接、调度有序,全程仅历时不到3小时,每名患者抵达长传到妥善安置均在3-5分钟内完成,再次体现了“国家队”过硬的专业素养。

4
接收患者后,在队长李虹彦的指导下,医疗队医护人员对每一名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和记录。本次接收的26名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多为重型、危重型患者,合并有失智失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项基础疾病,这对后续的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队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人力资源的调配,全力保证重症及其他救治工作的平稳进行。
队长李虹彦、医疗组组长曹杰在全程参与26名患者的转运过程后,逐一查看患者个体情况,并对各项治疗、护理、方案制定给予指导。重症监护疗区组长谷莉娜、亚重症监护疗区组长徐松柏详细查看患者、研判病情、分析指标,同队员们共同对每名患者进行查体,体征、参数监测,调整救治及用药方案,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治疗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全体队员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任凭汗水打湿衣襟,高温下仍奋力坚守。
5
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明天。每名患者的到来,都是一场战斗的打响,病情交接、查体评估、方案制定……多学科的医护团队成为患者救治最坚实的依靠。
今天,精锐之师合力共促26名患者的安全、平稳转运。
明天,作为坚守到最后的“硬核”力量,继续集中优势技术和医疗资源,对患者展开全力救治,充分发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来源: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
摄影:张可佳 秦楠
视频剪辑:李智
提交: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