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无奋斗 不青春丨吉大一院驻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坚守满60天
《一起向未来》
2022年5月4日,看似平凡的日期昭示着它的不凡。
这一天,是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这一天,是吉大一院驻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驻守满60天的日子。
穿越世纪风云,回首百年征程,无数先辈以生命为刃,用鲜血染盾戟。百年后,我们学着先辈的模样,执甲上阵,以坚守护安康。
60天里,近500名吉大一院医护人员进驻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实施救援。
60天里,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队员们厉兵秣马、日夜鏖战,做不屈的勇士。
60天里,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3942人,累计治愈出院3128人。
炽热星光 可破黑夜漫长
2022年3月6日,彼时此地的峥嵘岁月仿佛历历在目,而吉大一院医护人员再次闻令而动,执甲出征,以行动履行信仰,用担当守护万家灯火。近500人的队伍中涵盖了呼吸、重症、老年、神经、胸外、胃肠、心理等多个学科,从战略定位到目标任务,从职责使命到路径方法,拥有丰富抗疫经验的医疗队队长、吉大一院副院长李虹彦对此次抗疫救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为全力做好本轮救治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
各批次队员下车即上岗,3月6日至3月16日,陆续开辟了6栋疗区及1个ICU,七万余平方米空间的清理、消杀、迅速收治患者,展现了“国家队”的魄力、担当和惊人的“吉大一院速度”。
党建引领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
医疗队在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召开了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4名同志火线入党,全体党员在这片为之奋斗的土地上重温了庄严的入党誓词,各楼栋分别成立党小组,在红区内设置医患党员先锋岗,进一步凝聚了党员力量,密切了医患关系。
全体党员在工作中亮身份、树旗帜、做表率,每日佩戴“我是党员”标识上岗,率先垂范,积极发挥党员旗帜作用,让党旗在一线阵地高高飘扬。
抗疫主战场用医心铸匠心
在队长李虹彦的统筹规划、医疗组组长曹杰的带领下,医疗队积极发挥团队优势,梳理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落实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发挥多学科MDT诊疗优势,成立儿科专班、心理专班、重症专班,打造重症专区、结核专区、失能失智专区,并在南、北栋方舱建立“四区”模式的“舱中舱”管理机制。
针对本轮疫情特点,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一人一案”、 因人施策,结合抗病毒、中医中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心理疏导等对症治疗,将分层诊疗、分级救治、分区安置运用当中,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使用,更加合理的收容、救治患者。
关口前移集中优势力量合力攻关
山止川行,臻于至善。在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中,基础疾病多、治疗难度大的重症、复杂患者不在少数,年龄大于60岁患者占比达34%,具有基础疾病患者占比达42%,重型以上患者10余人。“啃最硬的骨头”,攻克最艰险的“重症堡垒”是医疗队不变的主题。科学精准救治,多学科诊疗与精细化护理高效联动,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惜代价、绝不放弃。
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越是艰难,越是向险,医护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坚持重症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前方救治和后方多学科会诊相结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对每一位患者的救治都全力以赴,“一人一策”打好重症救治最后的“攻坚战”。
践行感控标准 落实精准感控
“日督导、日反馈、日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不遗余力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坚决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医疗队自开展工作以来,从最初的病区改造到优化制度流程,从持续的院感培训到反复强化督导考核,从每日队员的健康监测和核酸采集,到每日的环境物表检测和反馈整改,整个团队明确感控职责,完善制度流程。为这场家乡疫情保卫战筑起了横向全覆盖,纵向零漏洞的坚固“壁垒”,守好了感控红线。
吾辈之热血青年,有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这是辛勤的五月、是青年的五月、是向着曙光进发的五月。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会在未来看到坚持的意义。疫情尚未结束,队员亦在前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精诚合作,发挥“国家队”效能,保持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热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百折不挠,让青春之火点亮前行道路,让壮志情怀燃起澎湃青春,携手攻坚,全力救治,共同迎接最终胜利的到来。
来源:吉大一院驻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
提交: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