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26):3篇——武晨阳、郎朗、钟岩
2022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伴随着缕缕春风拂面而过,正预示着生命的萌芽、万物的复苏。长春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大疫,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也满怀着投身抗疫的满腔热血,这时,一通神圣使命的电话打来,放下电话,我马上整理行李箱,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自己有机会投身抗疫的神圣事业中,忐忑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和科室势必会带来新的挑战。
刚进急诊留观室,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在ICU实习轮转的场景,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接满了各种仪器和管路,耳边既陌生又熟悉的滴滴答答报警声。虽然我已经是一名工作8年的护士,但身在儿科普通病房,眼前的景象仍然让我感到震惊。震惊之余,我赶忙换好护士服,来到工作岗位。交班、患者出入科、医嘱处置,在忙碌的工作中,支援的第一天在2万步的“成果”成功告捷。
回到宿舍,我已经完全瘫软在床上,从未有过如此的压力与疲惫,又想到将会和家人分别月余,更让我眼角一酸。但很快,我认识了各个科室前来支援的护理姐妹们,同样的疲惫,同样眼角的泪花,我知道,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但是白衣天使,而且还是战疫前线的勇士!
渐渐地,我逐渐熟识了这的环境,开朗善解人意的王大娘,闷不做声的李大爷,爱发脾气的胡大叔,癌症晚期奄奄一息的林奶奶……虽然她们都被病痛所折磨,但他们在这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坚强的活下去!
“姑娘,你来啦!这孩子可好了,扎针也好!”王大娘一看见我,总当着旁人说些夸赞的话!在一次给林奶奶护理翻身之后,林奶奶举着颤颤巍巍的手,指了指床旁的桃罐头,用尽好大力气,才用低微的气息说:“罐头,拿……一瓶。”我深知“罐头”在那个年代的人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嘴里说着谢谢,婉拒了林奶奶的好意,泪花第二次在眼眶中打转,“她们都很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我心里暗想着。
如今,马上支援已满一个月,现在的我少了份初来乍到的感性,多了份成熟稳重。工作中充满了疲惫,也充满了感动,得到患者的认可,是我的骄傲,更是作为护理人的骄傲!
希望长春马上常春,希望每个人每年都有一个美好的春天!
来源:小儿神经科护理平台
提交:李新菊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工作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看着视频那边生病虚弱的儿子给我唱出这首《好妈妈》,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流下来。这是我们分开的第35天,也是去支援吉林核酸检验后回到科里闭环上班的第8天……听着他在视频里说想妈妈,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时,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歉疚。我亲爱的儿子,请原谅妈妈不能在你生病的时候陪在你身边,我也许不是一个“好妈妈”……
你一开始总是问我,妈妈又去哪了?为什么妈妈又不在家?我也不知如何回答你,因为这已经是第三次出去支援了,所以我只能跟你说,妈妈又去和病毒大怪兽战斗了,等大怪兽被妈妈打败,妈妈就可以回家了。看着你似懂非懂的神情,我也感到非常心疼。
思绪飘到2020年第一次参加抗疫支援的时候,我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刚刚学会走路的你看见一个和我身形差不多的阿姨,步履蹒跚地追在人家后面喊“妈妈,妈妈……”,虽然我听完只是笑笑,笑话你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笑容中包含了多少无奈与愧疚。
这次,你见我走了以后变坚强了很多,我不在的这一个月你已经可以从“1”写到“4”了,而且你还特别骄傲地跟我说“妈妈,等你回来,我都能写到‘9’啦!我是不是特别棒!”只是我也会偶尔听到你小声地在电话那边说“我都想妈妈了。妈妈,我可爱你了。”我明白我错过了你很多成长的片段,包括你的生日、你的病痛、你的思念、你的脆弱,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你的进步、你的懂事、你的勇敢、你的坚强。这些我虽然没有亲眼见证,但是我知道,我的儿子一定会理解妈妈的。
▲特殊的生日蛋糕
▲特殊的代号
▲支援吉林核酸检验检测工作
我有可能不是一个好妈妈,也有可能不是一个好女儿,甚至也不是一个好妻子,但是我坚信我能成为一名好护士。从疫情伊始的大年初一晚预检分诊,到第一批院内门诊核酸检测;从一次不落的支援报名,到数九寒天的驰援公主岭。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我都在尽我所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也相信,在我们的队伍中,我并不是个例,还有成百上千的好妈妈与好爸爸们奋斗在疫情一线,只为了能使疫情退散,还家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
疫情散去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能真正的拥抱我爱的人们,看见你们温暖的笑脸!加油吧,好妈妈!
来源:小儿神经科护理平台
提交:李新菊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
2022年3月新冠肺炎再次席卷我们整个吉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这次我愿再次穿上白色战衣。回想2003年我参加非典抗疫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这次我有信心为家乡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参加了吉大一院二部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的护理工作。这里的患者都是有着基础疾病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还没有家属的陪护,我们的工作除了每日的正常治疗外,还要照顾好大家的日常生活所需,工作量虽大,但我们毫无怨言。
在组长张学丽的帮助下,我们很快熟悉了环境和流程。她带着我们去查房,查看每一个患者,还连夜帮我们梳理工作流程,让我们能有序的工作,在病房忙碌时,张学丽护士长穿梭在病房中,有时清晰可见汗珠在护目镜下流动,在她的鼓舞下,我们更加有信心完成抗疫工作。
在工作期间,吉大一院二部的曹红十副院长,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护理领队丰小星副护士长、副领队柏文喜老师经常来到病区帮助我们,除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外还为我们加油,打气,给我们鼓励。我很有幸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工作,我们怎能有理由不好好干呢?经过了几天的工作和学习,我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435-3床的患者张阿姨,今年79岁了,是一位糖尿病及胰腺炎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她体态肥胖,手臂浮肿,拒绝picc置管,由于长期输液,套管针经常用两天会出现红肿,阿姨悄悄的对我说:“小钟,阿姨每次都希望你来扎针。”面对病人的迫切需求,无论是作为一名护士,还是作为共青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委员会二部支援队第一临时团支部的一份子,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需要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减轻病人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409-1床的叔叔下肢活动不便,他可以自己吃饭,但上卫生间就是一个难题。我们给他准备了纸尿裤,下午巡视病房时,他难为情地对我说:“护士,我排便了”。我说:“叔叔,没关系,我给你换一个纸尿裤”。叔叔自责地说:“叔叔对不住你们了,我都知道你们很忙,一直忙着干活,我这还拉裤子了,多羞啊!你们都是孩子,还让你们干这事,哎!”看着他内疚的样子,我说:“我们就是你的孩子,这点事我们能做的到”。帮他收拾干净后,叔叔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他没说什么,默默的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每天就这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一会儿汗如雨下,一会儿瑟瑟发抖。穿梭在病房中,虽然身体疲惫,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守护抗疫一线,定会拨开云雾见青天,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赴往常春。
来源:吉大一院二部抗疫医疗队、
吉大一院二部抗疫医疗队第一临时团支部
提交:柏文喜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