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大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领导班子
    • 硬件建设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 医院风光
    • 联系我们
  • 党建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史学习
    • 廉政建设
    • 党务公开
    • 党建学习
    • 医德医风
    • 组织发展
    • 组织结构
  • 医疗管理
    • 医务动态
    • 核心制度
    • 医疗质量管理
    • 医疗安全
    • 依法执业
    • 应急管理
    • 病案管理
    • 器官捐献工作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教学部介绍
    • 最新消息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门诊管理
    • 门诊动态
    • 就诊指南
    • 特色专病门诊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 天使风采
    • 招聘信息
    • 在职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社会工作部
    •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医疗救助
    • 志愿服务
    • 公益活动
    • 社工实习
    • 行业交流
    • 取得荣誉
  • 统战工作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告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农工党
    • 农工党
    • 九三学社
    • 无党派人士
  • 出版中心
  • 外联工作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快讯

吉大一院“战地教学”系列活动——“看似简单的发热”疫情下的发热鉴别诊断及多学科合作

作者:xuchen 发布时间:2022-04-30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2022年4月29日下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卢俊英,神经外科栾永昕和肾病内科陈斌,在随队支援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开展抗疫救治工作之余,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为同学们在线讲授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病例讨论课:“看似简单的发热”--疫情下的发热鉴别诊断及多学科合作。学校督导专家迟宝荣,吉大一院副院长邬巍,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及本科实习学生、研究生、住培生,共计124人在线参加,会议由朴美花主持。

  邬巍首先向他在学生时期的模范教师--迟宝荣教授致敬。迟教授为广大学子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好老师、好医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上能够继续给出指导性的意见。随后,与同学们分享了吉大一院的抗疫一线工作情况。从3月初,吉大一院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抗疫的医疗工作与社会责任。第一支出发的队伍是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相继在延吉市、珲春市开展救援工作。3月7日,吉林市的疫情开始呈现递增趋势,吉大一院立即派出核酸检测队,共153人赴吉林市支援,日采样量均在10000支以上。3月12日,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几经辗转来到吉林市,接管吉林市第四方舱,救治患者最高峰达到5000余名,放射科日检测量在300例以上,这对一座移动型医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3月22日,吉大一院接到吉林省卫健委和吉林大学的指示,建立吉林大学联合重症医疗队。3月23日,正式接到文件后第一时间接管了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疗区,5个小时内准备好了疗区的收治工作,3天内疗区所有病床收满。收治病人的特点是高龄、并发症居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给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4月23日,吉林市的抗疫工作接近尾声,吉大一院重症医疗队按照指示转战吉林市465医院,接管了黑龙江省留下的和465医院原有的重症患者。直至4月28日,由吉大一院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核酸检测队、重症医疗队组成的吉林大学援吉林市联合医疗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进入休整期。

  这次抗疫工作对吉林省、吉林大学、吉大一院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吉大一院共派出2300余名医护人员在省内多地开展抗疫救援工作。通过与新冠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邬巍不断的分析与总结,从六个方面与师生们分享了他的防疫经验。邬巍表示,吉林大学援吉林市联合医疗队的300余名医护人员最希望的事便是平平安安的来,高高兴兴的走,争取做到新冠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体现出吉林大学援助吉林市联合医疗队“国家队”的水平,医疗队会坚守到吉林市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刻,守护江城的健康。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吉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卢俊英首先从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两方面,带领同学回顾了发热的病因与分类、病史问诊要点以及基本检查。随后,从降钙素原(PCT)是脓毒症、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PCT与其他几种生物标志物、血液动力学的比较,非细菌性PCT升高情况,PCT在临床中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和预后的指导意义,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的使用、继续、停止和结果判读五个方面,详细地讲授了降钙素原的相关知识。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五例新冠肺炎患者发热的病例,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栾永昕首先与同学一起回顾了脑组织的解剖,并结合新冠肺炎发热患者病例,为学生讲授了中枢性发热的具体原因、发病机制、治疗,以及新冠肺炎患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最新文献阅读,介绍了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情况。使学生了解到新冠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会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意识障碍、嗅觉障碍、味觉障碍、脑病、脑炎、脑梗塞等。随后,为学生详细地讲授了新冠病毒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作用机制、诊断及治疗。

  陈斌介绍了血管的分类标准、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概述、胞浆型和核周型的ANCA的区分方法、病因和临床表现。其中,详细地讲授了肺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容易误诊的疾病鉴别,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概述、病理改变,以及其他脏器受累的情况。随后,介绍了AAV的实验室检查、临床应怀疑ANCA相关性血管炎情况、治疗、治疗进展及预后。最后,从发病机制、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治疗原则这五个方面,对新冠肺炎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总结。

 

  听完三位老师的分享后,邱淑慧同学从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想。首先是生活方面,封寝以来感受到了学校、学院对大家的关照,在防疫的大环境下,倾尽全力保障大家的饮食以及日常生活,还经常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其次是学习方面,身为毕业年级的学生,毕业实习自封寝以来采取线上实习的方式,老师们都精细挑选典型的临床病例,就是为了加深大家对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还有每天的战地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分享的宝贵的战疫经历,让大家可以从多种具体病例中更加了解新冠疫情下的疾病诊疗流程,除了能对知识的查缺补漏,更能从老师们的信念感中汲取精神力量。目前全市已经逐步解除社会管控,相信在学校、学院的带领下,终将能走出宿舍、走出校园。

  郑梦蝶同学讲到在疫情期间,学校、学院一直关注着大家的生活,安排一日三餐,配有矿泉水、水果、奶制品等来保障大家的营养均衡,还有体育学院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云端做运动来锻炼身体。有任何需求第一时间就有“大白”老师来帮助解决,大家在朋友圈、抖音的“晒幸福”让其他高校的同学们很是羡慕,为此特别感谢学校、学院的老师们的爱护。这场疫情大家都默默奉献了很多,希望能尽快好起来,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迟宝荣讲到:“今天是战地教学第22讲,目前已有9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学院党政领导们全程参加了线上授课,实时与同学们分享抗疫一线的情况。各科室主任、教授们也齐聚云端,为同学奉上战地教学盛宴,这是一院重视教学、注重传承的体现。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疫情过后回归临床实习,抓紧时间完善自己,成为有专业、有诚信、有风度,对社会有用的医学人才”。

 

 

来源:教学部 池丹

提交:朴美花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














相关稿件

  • 吉大一院内科学教研室举办第2季临床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第八讲“PET-CT的临床应用”
  • 吉大一院团委受邀参加第一届全国党的群团工作学术研讨会
  • 吉大一院与吉大一院梅河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 吉大一院病房十疗区主任李杰当选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 吉大一院核医学科团队受邀参加中国医师协会第十二次核医学医师年会
上一篇: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受邀为吉大护理学院师生进行疫情防控
下一篇:刷新高龄记录!——吉大一院二部抗疫医疗队106岁老人今日康复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