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20):长传3篇:赵越、高凉杰、刘含娓
赵越:攻坚克难 再战长传
2022年的春天乍暖还寒,新冠病毒再度袭来,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曾经川流不息的街道变得空空荡荡,繁华喧嚣的城市变得悄无声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打响。
白衣执甲丹心为矛,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吉大一院人的身影。作为2021年曾支援过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老兵’,2022年3月6日,我又一次踏上了支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征途,从白天到黑夜,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全体队员全力以赴、不计得失,只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的阵地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C栋疗区,这里收治的是病情或症状相对重一些的患者。我们整个团队团结一心、默契配合,精心治疗和护理每一名患者。我奋战在抗疫一线,我的爱人在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天奔波于各个楼宇间,我们相互鼓励、支持。三岁的女儿是我们唯一的牵挂,视频里“妈妈,我好想你”“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妈妈加油!”……那稚嫩的小脸和话语总能让我做好的心理建设“溃不成军”。但是每当工作在红区中,听到一声声“谢谢”“你们辛苦了”,就会瞬间消除所有的疲惫,患者的治愈出院,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奋斗的方向。
众志成城,全民战疫,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更突显了真情、无私、奉献、责任、担当、感动……我坚信通过科学防控,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医护人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大疫定将得治。冬去春会来、夜尽晨光再。愿早日山河无恙,春暖花开!
来源:吉大一院援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 赵越
提交:秦楠
回望支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之初,3月的长春还飘着漫天大雪,为本就笼罩在疫情之下的城市又添了一份沉重。
接到支援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满腔豪情,我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冲锋一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告诉父母,告别7个月大的孩子,简单收拾行囊踏上了我的抗疫之路。这是一场硬仗,但我并不孤单。同事们的义无反顾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很多“战友”,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我们才选择了“逆行”。
形形色色的患者,让初入“红区”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知道我必须冷静、坚强,在这里,我们这些“大白”是患者支柱和希望,在这里,我们成为“多面手”,尽最大努力解决患者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那一天,我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一位患者问我说能不能帮忙理一下头发,便开启了我的“Tony”之路,患者也乐观开朗地打趣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理完发后,患者看着镜中的自己,满意的点点头并对我表达了感谢。虽然为患者理发的最终效果偶有“瑕疵”,但患者们依然对我的“手艺”赞不绝口。
工作虽然辛苦,但随处都能感受到温暖,这里的小朋友会向我比心,告诉我,她以后想成为像我一样的英雄;老人家会向我挥手,让你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我们都在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携手前行,这些细小的感动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坚定我前行的步伐,我愿倾尽我的所有,拼尽全力,护患者安康。待到“冰雪融化”,“长”久安,“春”依然!
来源:吉大一院援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 高凉杰
提交:秦楠
刘含娓:“疫”路前行 不忘初心
2022年3月11日,我一如既往地在科室忙碌,接到护士长的电话,告知我马上交接好手中的工作回家准备行李,一小时后集合,我飞奔回家简单收拾了生活必需品。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虽然有那么多的不舍,但在疫情肆虐的关键时期,我有责任和义务守护我的家乡。临行前,看着孩子们和妈妈眼含泪花,我微笑着安慰一句便出发前往医院集合出发。
抵达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后,我立刻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当中,工作之余一场场培训、一遍遍练习防护服的穿脱,都是为了保障全体队员的安全。虽然工作忙碌、任务繁重,但每一名队友都在全力以赴,坚守岗位。通过我们的治疗与护理,看着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那一刻再苦再累都无比值得。
回到驻地和孩子们视频,“妈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抱抱我?你给我个期限呗?”……听到电话里稚嫩的声音,我不禁潸然泪下,瞬间“破防”。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的妈妈暂时还不能回家抱你们、陪你们,请耐心等待,有了你们,妈妈变得更加勇敢更加无畏,你们的妈妈是前线的“战士”,妈妈一定和叔叔阿姨们一同战胜疫情,早日回家和你们团聚。
来源:吉大一院援长传抗疫救治医疗队 刘含娓
提交: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