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16):援肝胆3篇——王新新:愿烟火寻常,陈东明:半百夫妻共携手抗疫情,辛翠娟:身边有情·心中有光
一
王新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走先辈所走的长路,愿烟火寻常
2022年,新冠肺炎再次侵袭家乡。我们干部病房八疗区/全科医学上到高年资护士、下到工作刚满二年的年轻护士,每个人都积极响应院里的号召,大家一次次地报名,一次次地向我请愿“护士长,我可以去支援,我没有负担,我想出点力……”,我很欣慰于大家的团结和这种党员般的觉悟,也很感恩于他们在面对危险的情况下能这么果断地做出决定,同时,我作为护士长也会心疼每一位外出征战的我的护士,虽然有的护士没有比我小多少岁,但在送别时,我仿佛是在送孩子去前线,内心非常坚忍的我,看着他们却总是热泪盈眶,心里五味陈杂,每次我都在想“不如让我去啊,他们能保护好自己吗?家里真的没有负担吗?身体到底行不行呢……”。
随着疫情的扩散,我向护理部赵晓甦主任请缨,让我出征吧,我年轻,国家和一院培养我10年,我该为之效力了,我也去陪陪我的战友!
我和我先生都是年轻护士长,从武汉到吉林,每一次的预备出征,我都在为他准备行李,这次,行李归我了,他则留守在医院全力保障急诊导管室的患者救治工作。3月11上午,我们集结、出征。到达驻地后,物资也随同一起到位。一院的保障无可挑剔、院领导的无微不至,永远让在前线的人觉得安心、踏实、有干劲儿!
我需要管理的团队被称为主楼五组,这个组别共24人,汇集了吉大一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和市中心医院的护士,日日夜夜,在一起奋战的我们就是互相的引路明灯,在黑蒙蒙的路上,我们手拉着手,虽时而步履蹒跚,但没有人跌倒,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松开手,我们就这样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嘻嘻哈哈地走到了黎明,不容易吗?不容易,但好像,也并不艰难……我们在红区充当着临时妈妈、临时女儿、护士、心理师、护理员、保洁,而最终的定位,我们是患者的守护者,我们用专业和爱心为罹患新冠的人们撑起一片可依靠的希望!吉林省病了,不怕啊,有我们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看到这句话,我站在驻地的窗口想到了在特殊时期牺牲的前辈们,我听着《如愿》的这首歌,百感交集,从没有任何一刻,我这么想入党,我想踏着先辈们的足迹,为我的国家、培养我的一院,为我们这个时代奉献出我能做得所有。先辈的手蹒跚在牵,带我去明天:“我愿活成你的愿,走你所走的长路,爱你所爱的人间。山河无恙、烟火寻常,是你如愿的眺望;孩子们安睡梦乡,像你深爱的那样”!
来源:吉大一院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
二
陈东明:半百夫妻共携手,“疫”路向前迎春来
2022年3月初,春寒料峭,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席卷长春大地,让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10日晚20点,接到支援省肝胆病医院的通知,我火速报名,告别年逾85岁高龄的父亲和相濡以沫的他,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我是我们这个队伍中最年长的“新”战士,经过12小时的紧急培训、整理、改建,第一批患者顺利入院。因为组织和领导的关爱,我被安排在物资组,负责每日物资的发放、护目镜擦拭准备等。为使一线战友在红区内看得见、看得清,我们采用各种办法来擦拭护目镜,最后确定为蓝月亮洗手液效果**。双面撕膜、涂擦洗手液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每日要重复上千次。几日下来,我这不勘重负的双肘肱骨外上髁炎复发了,使我吃饭时夹不起饭菜,没关系,每日忍着疼痛,吃上止疼药继续工作。
半个月后,由于支援吉大一院二部和吉林市中心医院,一部分战友调离,致使红区人手紧张,物资组决定减员支援红区。我毅然报名进入红区,参加主楼2组的感控工作。这是一群乐观向上、胆大心细的孩子们,我给她们起名叫逆行者中的“逆行之花”。每日的感控工作其实比较繁重,除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外,还要有细心、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感控无小事,每个脱间的每个频繁接触面、每个螺旋、每个把手、每个脚踏、每个地面,各个死角都不放过,真真正正做到“面面俱到”,往往一个脱间下来防护服里已是汗水湿透了衣衫,护目镜里也往下淌着哈气水,三个脱间下来可想而知。逆行消杀完各脱间来到病区,我负责主楼10楼公共区域卫生和全面消杀工作,那长长的走廊、电梯间、公共卫生间、各个办公区域就是我的战场,喷洒、擦拭、拖地、垃圾的收集整理运送,让病毒无处可藏。给出院患者的衣物进行消杀也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每每看着患者高高兴兴地出院,我心里也为他们感到高兴,祝福他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听到各个脱间采样结果全阴性时才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这些工作牢牢的守住了医院安全稳定的根基,筑起了一道“疫”线防火墙。
就在我奔赴前线后的第三天,我爱人张岳,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阻断疫情扩散,保障学生安全,作为中共党员、身为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秘书的他,意无反顾地投入到忙碌的封校管理工作中。进驻校园后,为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办公楼里一张简易的折叠行军床就成了他这些时日来休息的地方。“有什么困难跟我说,我来解决”“孩子们,起床、打卡、吃饭、学习”,这都是他每天常挂在嘴边对学生们的叮嘱与关切。每日不仅要保证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要格外关注特殊时期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一旦有学生情绪不佳,他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积极疏导,给予他们帮助。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即将退休的他仍雷厉风行。虽一人处理多项繁杂事务,但依旧一丝不苟,从不抱怨,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张老爹”。
我们夫妻二人已共同携手走过28个春秋,半百夫妻面对疫情毫不犹豫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坚守和使命共同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抗疫“防护墙”。你守护着你的学院和学生,我守护着我的患者和战友,感谢“失联”的老爸为我们守护着温暖的家。让我们“疫”路向前,共迎百花盛开,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来源:吉大一院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
三
辛翠娟:身边有情·心中有光
吉林省抗击疫情的号角吹响,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主动请缨,参加长春保卫战,3月11日加入支援吉林省肝胆医院的抗疫队伍。
我被任命为组长,带领吉大一院、肝胆医院、市中心医院的20名护士,进入红区负责主栋7层楼的患者收治工作。由于当日连夜上岗,立即根据组员以往工作经验分配岗位,安排有抗疫经验的人员承担感控工作,其余组员分配到各楼层进一步熟悉环境布局、物品摆放、初步拟定工作流程……在紧锣密鼓筹备中,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患者。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面对这么多患者,心理还是很忐忑。没有时间去多想,患者瞬间填满各楼的每个房间。各种需求、各种声音蜂拥而至:有的要求调换房间、有的拒绝入住、有的没吃饭、有的要特殊饮食……面对纷杂问题,队员们立即与前台人员沟通联系,尽全力解决患者问题,等到下班时已经湿透全身,口干舌燥、分身乏术了。临时组建的队员、陌生的病房环境、疫情的严峻形势考验着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及心理素质,作为组长我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于是手绘“特色”防护服,调节工作氛围,调整队员心态,提高防控意识,克服一切困难,战胜疫情!
疫情仍在发展,使命仍需坚持。3月17日开始,我又负责物资管理和清洁区感控监督工作。将8s管理、目视管理、标识管理落在实处,有序摆放各类防护物品,梳理防疫物资及药品。每天除了搬运及摆放又多又重的物资,也要为红区战友做准备工作:比如检查洗手衣裤的完整性、护目镜防起雾准备、面屏的去膜准备、监督一线人员正确穿戴防护物品,全力保障“最后一米”的防护安全。物资管理组的工作纷杂而繁重,但每个队员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即使受伤也在坚持工作。坚定地守着最初的信念,成为红区战友最坚强的后盾。
为了满足儿童新冠患者的救治需要,医疗队于3月20日成立新冠肺炎救治儿科专区。我担起儿科专区护理管理工作。起初,儿童专用耗材及药品急缺,但在我院强大后盾的支持下,启动“搬家式”救援,尤海龙主任协调配送急救物品及药品,保证一线患儿的紧急情况的救治。队里将儿科护士调配到儿科专区,集中培训急救技能,确保患儿的安全。我们紧密配合医生团队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工作稳步推进。
我带领队员每日床旁护理查房,掌握每名患儿的病情及治疗的情况,了解家长的心理状况及生活中困难,指导母乳喂养,婴幼儿护理,给无陪护患儿安排“代理妈妈”……,点点滴滴的关怀,使儿科专区的孩子们,由对“大白”的惧怕抵抗,变为喜欢热爱。我们定期组织活动缓解患儿焦虑。
经过不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是胜利的曙光,照亮了患者回家的路,更加坚定我们必胜的信心!全省新增确诊人数不断减少,抗疫胜利越来越近,继续奋斗,继续坚持,待到春暖花开之时,长春定复往常春!
来源:吉大一院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