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18):张若岩 一封家书
明慧吾妻:
见字如面。
我自三月十一日离家抗疫,一别已是一月有余。
虽然每日手机通讯,能够互相问候沟通,可我依然觉得应该花点时间,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此时此刻心中的酸甜苦辣和每日工作生活的片段与感悟。也是借着给你的这封信,记录当下工作经历,以为多年之后回忆这段时光,增添一些真实的回忆的引子。
这次家乡抗疫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疫情抗击工作了。2020年是在本院参加新冠重症患者救治,2021年在长春传染病院,今年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一次次与疫情的缠斗中,硬生生把一个肝胆胰外科医生,摔打锤炼成了抗疫战场的“老兵”。
想到这几年,每每家乡出现疫情的时候,你都不无焦虑地问我,这次是不是还要去啊。我都特别乐观地说:这次不会的。但每一次集结号响起,因为职责所在,唯有义不容辞。纵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化作轻轻一句:没事的,我很快就回来。
今年是第三次随队出征,其实心中感悟颇深。与前两次不同,不仅前线救治任务繁重,后方亦压力巨大。没有了第一次出征时面对未知危险的恐惧感与兴奋感,少了些第二次出征时驾轻就熟、所向披靡的自信。这一次更多的是一种作为医生的责任感、还有面对凶猛疫情的一腔孤勇。作为医生,入职誓言犹在耳畔;作为一院人,先辈足迹早已在前。哪怕风疾浪高,哪怕道阻且长,病魔在前,百姓在后,我辈唯有默默坚守,绝不后退半步。这是我心中所想,我猜你是了解的。
初到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时间紧任务急。面对全然陌生的软硬环境和尚未完善的工作流程,只有通过医护之间不断沟通、协调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在跌跌撞撞中推进。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们医疗队踏入战场的第一天就将两个院区,700张床位尽数收满,有惊无险地拼下了第一场硬仗。
随后的工作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很快顺畅起来。抗疫工作从远处眺望是轰轰烈烈伴随着温馨感动,但落到近处是日复一日琐碎而细致的工作,查房、值班、交班、报卡、填表、分析、关心、解答、指导、接诊、出院、随访......不停地往复交替,恍惚间仿佛有种在反复过着同样一天的错觉,而时间却又在真实地飞速流淌着。
这次抗疫,最大的惊喜是有幸和郑杨教授同组工作。到岗的当天我就随郑杨老师连夜进入红区收治患者,她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的工作状态深深地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所谓言传身教,大抵就是如此。不久后郑杨老师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吉大一院二部,虽相处时间不长,但她给我的鼓励和指导,已经成为了我从医路上的宝贵财富。
每次电话,你都要问我今天的核酸结果怎么样。我知道你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我的安危。防护规范和技术,对于我这个“老兵”来说,自觉早已了然于胸。起初我想只要按照以往两次抗疫经验来操作,就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工作初期我还时常宽慰身边当时经验尚浅的同事,不要焦虑,不要过度防护。但危险其实从未远离,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近半月余,医疗队及时增加了感控的精准管理制度,让我受益匪浅。感控护士对于操作细节的及时反馈指导,虽三言两语可往往醍醐灌顶。这一切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院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完美技术的持续追求,是鞭策,是动力,也是医疗工作中的一大乐趣。我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之中,与如此可信赖的伙伴为伍,既安心又愉悦。希望我这样说之后,能让你稍感宽慰,不再每日为我担忧。
你我结婚五年,抗疫占去了三个春天。刚细细回顾,我已在抗疫前线度过了一个春节、两个元宵节、一次生日,刚刚又错过了女儿四岁的生日。实在惭愧,无以言表。好在今年女儿的生日有那么多人的关心,有你们的陪伴,让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过了个像模像样的生日。疫情管控期间,家中琐事诸多不便。幼儿园停课,两个小孩子每日的吃穿用度、教育陪伴确实让人费心劳神。原本日常的米面蔬菜,孩子们喜欢的瓜果牛奶,也都成了能让人担忧烦恼的事情。前些日子,爸妈需要长期用到的药物也见底了,我原本以为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结果多方打听才找到购买的渠道。你前去开药过程中的委屈与辛苦,也让人无可奈何。好在疫情渐渐退去,一切都在好起来。幸而有你把家中大小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从家出来时,虽已初春,但冰雪尚坚。你问我大概什么时候能回家,我说待到春暖花开。没想到时光匆匆,转眼已是冰雪消融,花开枝头。从驻地窗子远远望去,春城已是一片新绿摇曳,春光正好。我把上班途中街边枝头的新芽和花朵拍照片发给你,给封闭在屋不能真切感受春天的孩子们看看。听到女儿稚气地随口吟出:“这真是二月春风似剪刀啊!”让我无比欣慰。这几日孩子再追问起何时能回家时,我竟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倘若孩子再问,可以说等小燕子飞回来的时候爸爸就回家了,给孩子们一个浪漫的期盼。
这封信是四五天时间陆续写成的,有些写在值班后的深夜,有些写在查房回来的午后,每每想到些什么就写上去,期望能把所见所想所感传递给你。
言不尽思,绵绵祈盼道不尽。
纸短情长,皎皎明月总相随。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期待重逢的日子。
张若岩
2022年4月21日夜 于驻地酒店
来源:吉大一院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