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113):急诊消杀“小分队”牢筑防线
我是黄文茹,一名吉大一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4月9日,我接到通知需要支援急诊科,负责急诊科的消毒工作。至此我们科室共有6名护士出发支援急诊科的消毒工作。
初到急诊,急诊科护士长初喆跟我们介绍,过去的一个月,急诊经历了9次搬迁,3次扩容,我们吉大一院急诊面临的是平时5倍量的抢救患者,超8倍的留观患者。在书记、院长的领导下,坚持不拒诊每一位患者。医院投入大量成本为患者及家属全员佩戴N95口罩。
真正进入急诊内科留观区,场面更是让人震惊,这**是疫情期间我们能看得到的人员最密集的地方,有限的空间、拥堵的床位、忙碌的身影,急诊是吉大一院“3+X”收治模式的第一道防线,我们一定一定要守住!这不是一个口号,这是我们的决心。
我们负责的工作主要是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听起来这像是一份很简单、很不起眼的工作,谁都可以做,可干起来却不容易,100多张床每个班次两次的擦拭下来,就会让你腰酸背痛,而这仅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每每干累的时候,就想起消毒供应中心的科训:“质量·责任·服务·安全”,就又有了干劲!工作中我们始终按照标准预防来执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一物一巾,严格执行消毒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我们的环境消毒工作做得好,患者和医务人员就会多一份安全。对我们来说,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日常工作中我们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全年灭菌合格率100%,今天我们负责的环境消毒合格率也做到了100%,我们用最专业认真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
4月14日晚,这是我来急诊上的第二个24小时班,主要负责出现新冠阳性或者密接患者以后的转运和大消杀。17:24,我接到了在岗的李彦楠老师的电话,急诊内科抢救室出现阳性密接,需要紧急启动大消杀。接到通知第一时间,我们配好消毒剂,同李彦楠老师我们两个推车前往抢救室。对密接患者以及周围患者的床单元、监护仪、静点架、墙面、地面等进行了彻底的擦拭消毒。那一刻,我们来不及感到紧张和恐惧,只是尽可能得快,尽可能得全面和彻底。22:40,患者成功转运出抢救室,我们再次对环境进行了终末消毒。
也是在4月14日这天,我见到了多天未见的丁琦老师,我问她怎么样,她说胆囊炎犯了,疼得很,需要点儿药。但即使这样,我也没从她口中听到要放弃、要回去,她说没关系,能坚持。这一天朋友圈里看到了今天是去方舱支援的李晓雨老师的生日,我看到她泡了一桶方便面,加了一个鸡蛋,过了一个简简单单的三十岁生日。在守护家乡的保卫战中,我们每个医务人员都在这场战役中尽职尽责,在不同的抗疫点共同奋战。
在急诊,虽然我们不曾为患者换过一次药,但是我们也收到了他们真真切切的感谢。“谢谢啊,你们真的很辛苦!”这是几乎每一个床单元的患者或者家属对我们说过最多的话。也在那一刻,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不管是支援急诊、定点医院,还是支援方舱,不管我们是在哪一个岗位,我们都是“志”在心中,“愿”在行动。如果说预检分诊为我们医院安全筑起了第一道防线,那急诊消杀工作则是我们的第二道防线。我们必将严防死守,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迎胜利!
来源:消毒供应中心 黄文茹
提交:金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