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战地教学”系列活动——风雪检验人,疫起猎毒战
2022年4月22日下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实验诊断学系主任续薇携团队成员检验科黄晶主任、二部检验科艾青主任、许建成副主任和曲林琳副主任,在抗疫一线,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平台,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线上病例讨论会——《风雪检验人,疫起猎毒战》。学校督导专家迟宝荣、副院长王海峰、副院长张松灵、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共计124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朴美花主持。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不断发展、前进。
王海峰首先介绍自今年三月以来吉大一院的应急预案措施,全体员工奋力出战,与家乡人民携手抗疫,积极践行新时代白求恩精神。医院第一时间按照省里部署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打破壁垒,实行“24小时云办公”,吉大一院全体职工投入战役,承担4家定点医院和8个方舱的救治工作;吉大一院核酸检测团队由检验科许建成副主任、曲琳琳副主任带队,随5台检验车支援吉林市核酸检测已45天未归,共计完成36万多份报告,其中19名教师在百忙中坚持完成24次授课任务;3000多人在院闭环工作,完成15万人次急诊门诊,检测报告65万多份。王海峰表示正是检验人的坚守和付出,为临床提供了保障,吉大一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见贤思齐,对标先进,向一线老师学习,希望同学们以永不磨灭的白求恩精神为家乡贡献力量!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喻方舟同学说出了自己对检验科医生的直观印象,他认为检验科是非常辛苦的科室,要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老师们不分昼夜的工作,非常辛苦,在此他代表同学们对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续薇首先介绍了吉大一院检验科从2020年开始转战南北,直到今日还驻守在吉林市支援,检验人像战士一样全副武装,虽然看不出来他们是谁,但大家知道他们为了谁,检验人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平安。接下来她从新冠病毒的病原学特点与检验方法、流行病学特点与检验对象及防控、新冠器官感染与检验项目选择、新冠肺炎临床过程与检验指标变化、检验在新冠患者诊疗的应用、新冠核酸检测与患者出院与解除隔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许建成介绍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判定标准以及复核标准,每一张化验单都需要检验人用专业知识判断,要分析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来源,如何让各个环节配置**,需要所有检验人思考。新冠抗原检测会不会取代核酸检测,通过12篇文章荟萃分析,发现发病初期一周内的数据表明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都能够比较好的反映患者的病情,但一周后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因此,发病周期决定了两种检测的适用对象的差别。
艾青回顾了检验科自从2020年对全国各地疫情的支援,今年,吉大一院二部作为定点医院不到36小时就收满了患者,患者基础疾病多且重,医院紧急成立各种临床专区,推出特色检测项目高达30多项,2022年3月22日-4月21日检验科完成检测项目72969人份,207858项次。接下来她以病例形式介绍了新冠确诊病例核酸检测关注点,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互动,详细讲述了实验室指征对临床有效提示、新冠肺炎确诊的入口与出口如何把控、检测试剂灵敏度差异对诊断时效性的影响、采样质量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初筛人群、高风险人群,环境采样标本一定选择灵敏度高的试剂,按试剂说明书给出的CUTOFF值报告;对于解除隔离、出院标准按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第九版执行。
曲林琳通过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并详细讲解了检验科如何助力新冠早发现—快检测的目标及混采的由来;如何助力新冠早隔离—快速报告为前提;如何助力新冠早诊断、早治疗—核酸检测为依据。
黄晶从新冠肺炎实验室诊断方法、抗原检测相比新冠核酸检测的优势、新冠抗原检测未来应用场景、新冠抗体检测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并最后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习,从现在开始肩负起医者的使命!
迟宝荣总结到,检验科是临床诊断的依据,药物治疗效果很大程度要依靠检验科,检验科非常重要,他们是距离疫情最近的科室,相当于战场的扫雷兵,工作条件艰苦、责任重大,核酸报告结果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影响国计民生。自60年代开始一院检验科就非常知名,现在检验科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同时也感谢所有支援的老师为守护家乡贡献的力量,相信胜利就在眼前!
来源:教学部
提交:朴美花 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