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起“时艰”的“检验”——吉大一院检验科抗疫纪实
他们奋战在一条隐形的战线,与病毒短兵相接;他们用血肉之躯构建起实验室里的“永动机”,不分昼夜地传递着“重要情报”;他们是疫情歼灭战中的“排雷兵”,是经得起检验的吉大一院检验人。
2020年5月1日,吉大一院检验科开始承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检验科主任黄晶为了储备核酸检测人才,在科室推行每三个月在各组轮换核酸检测人员的管理方案,至2022年4月,历时两年时间,吉大一院检验科所有人均已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
2022年3月初,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猝然发难,肆虐吉林。吉大一院检验科第一时间组织了30人的核酸检测队驰援吉林市。同时吉大一院作为吉林省绿码医院,承接了省内50%以上的急诊患者,并做到应收尽收。为确保院内医护和所有就诊患者的安全,并维持常规医疗工作的平稳进行,留守在院的吉大一院检验人同样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的奋战,化身默默无闻的守卫者。
"无名守护者"
检验科PCR小分队
静等所有标本均为阴性的那一天
疫情初现,按照长春市疫情防控要求,吉大一院检验科在完成常规门诊核酸检测外,需要连续七天对所有医护、患者及陪护等全部在院人员“不留死角”地进行核酸检测。PCR室的工作量创下了历史第一个小高峰,单采加混采,日均标本量达6000份,发出报告2.6万余份。后面的40天里,在只有15平方米的PCR二区,在仅有两台生物安全柜的情况下,PCR小分队共计检测标本量17万余管,发出报告56万余份,无一例错查。
大量人员出征吉林市后,科室重组了PCR小分队的11人,吉大一院检验科主任黄晶考虑省内疫情情况,认真挑选多位年轻的90后,全心全意撑起了院内的核酸检测工作。3月12日起,按照院里感控要求,PCR小分队所有人全部开始闭环工作,至今无一人休息,每天都在岗超过八小时。接班人员提前接岗,下班人员会延后回宾馆。所有组员互帮互助、共克时艰,保障了院内急诊的患者三小时出报告,放疗科和透析中心的患者可及时收到核酸报告进行后续治疗。科室标本运输人员,小小的身躯扛着大大的转运箱,每隔一小时需要去急诊内外儿科和门诊核酸采集处四个地方分别取样。由于疫情管控,路线经常变化,每一次路程都要超过1千米。检验科的智能小车也被派上用场。科室联系工程师设定了从标本接收点到PCR室的智能转运,派专人在标本接收点核对接收每个科室标本后,将标本及时并准确无误的送至PCR实验室。PCR实验室24小时不停歇,随时根据患者需求、院内情况及工作量对组内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进行调整,以便更好为患者、为临床、为院内安全进行服务。
一区为保障试剂及时供应、保证试剂的有效性,由专人从早六点到晚六点,根据试剂消耗情况及复检需求不间断进行配置。工作人员务必具备清晰的头脑、细致的内心与稳定的心态。二区就是检测人员的主战场了,摆架、旋盖、吸样、将盖旋回拧紧,检测人员手指不停,保证提取仪工作不停,尽管手破了皮、磨了茧,无一人喊疼、喊累,内心只有将每一份报告尽快发出这一个目标。三区人员及时对传递出来的样本进行上机,审结果,把握好核酸检测报告结果最后的质量关。
“白夜颠倒 连续鏖战”
检验科生化组
携手同心 迎难而上
生化组是吉大一院检验科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化组先后派出了四位老师随吉大一院检测队伍前去支援珲春市、吉林市的核酸检测,其中就包括检验科的技师长和生化组组长。在专业组带头人外派支援的情况下,留院组员面对疫情的升级、人员的短缺,依旧不怕苦、不怕累,携手同心、迎难而上。
生化组一直是检验科工作量最繁重的专业组,即使疫情期间标本量有所下降,但24小时仍保持着近2000人份的工作量。生化组的老师们在完成白班工作后,还要同时承担起生化免疫的夜班工作,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检验科没有病床,面对突发闭环,他们利用现有环境搭床来勉强休息,繁重工作与疲惫作息交织,辛苦刻进他们的汗水里,尽管这样他们没有消极、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坚守打通检测通道。
生化组内共13人,其中有6人是双医家庭,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担当扛起医疗重担。在一线支援的姚瀚鑫老师作为检验科的技师长,第一批次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珲春支援,结束珲春的工作后又转战吉林市,承担方舱医院的统筹协调工作;宋媛媛、刘玲玲与王莹三位老师随队支援吉林市,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留守在院的大家,临近退休的张玲老师因社区管制原因不能出小区,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组内工作,用她丰富的经验帮助指导、解决问题;王军老师自疫情以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参与科内闭环,有时累到眼睛充血却还始终坚持;刘莹老师有睡眠障碍,但因工作需要仍然毫无怨言参与闭环工作;付舒婷老师怀孕已五个月,也与大家一起参与急诊闭环,承担着生化急诊白班与夜班工作;周伟和刘政两位老师在科里参与闭环工作已经20余天,真是“来时棉袄去时纱,精神小伙胡子拉碴”;刘政老师高血压,血压最高达到170mmHg,吃着降压药坚守急诊的白班夜班;周伟老师家孩子刚刚满月都没能见上几次,一直坚守岗位;高海翟老师在闭环期间始终没有休息,但从未听他说过一句抱怨;荆哲老师的爱人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支援,家里两个孩子均交给老人照顾,义无反顾地参加组里白班夜班工作;张勤老师的爱人在吉林市一线支援,自疫情以来孩子一直由老人照顾,也参与了组里的两轮闭环,并承担协调组内排班、检验细节等工作,白班夜班连着干。
生化组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大家相互扶持与帮助,激励与进步。在这样高强度的连续鏖战下,更加体现了生化组团队的力量、奉献、团结!
“齐心抗疫 攻克难关”
检验科血液体液组
咬紧牙关,克服一切障碍
吉大一院检验科血液体液组全体成员积极响应医院的支援号召,其中安倍莹、张慧和杨宗兴三名业务骨干被编入吉大一院支援吉林市检验检测医疗队奔赴吉林市。在抗疫的前线,三名老党员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总结经验、规范工作流程。除了核酸检测任务外,安倍莹负责医疗队试剂、耗材、防疫物资的请领和团队人员报表等工作;张慧负责试剂、耗材盘点工作;杨宗兴承担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尽自己所学所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检验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留守医院的全体成员竭尽全力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他们积极响应医院政策,老同志身先士卒,年轻人大多将年幼的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照顾,积极与社区沟通,踊跃报名参加闭环工作。在交通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他们克服困难,冒着大雪骑自行车或步行数小时赶来医院参加闭环工作。在医院住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她们自带被褥,吱吱嘎嘎的泡沫箱、硬邦邦的试验台、狭窄的办公椅,都成了她们的床铺。第一批闭环人员包括四名检验人员和一名前处理人员,检验工作24小时不停歇,工作人员三班倒,白班夜班连轴转,七天每人工作了上百小时,吃睡都在实验室。伴随着检验仪器的轰鸣噪音,大家都出现了耳鸣头晕的症状,但没有一个人掉队,都在不计代价地咬牙坚持着。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和工作量的激增,在第二批闭环开始后调整了人员设置,增添了两名检验人员参与工作。
工作期间,血液体液组没有停掉任何一个检验项目,多次夜间加班完成全套凝血因子检测、APTT纠正试验、抑制物检测、蛋白c蛋白s及狼疮抗凝物等吉林省**项目。检验科血液体液组自3月8日起至今共为临床发出报告12万余份,复检标本3061份,危急值4737份,凝血因子检测315份,纠正实验抑制物检测39份,狼疮抗凝物与蛋白c蛋白s检测758份,每一份标本都凝结着检验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每一份复检标本检验人都会仔细的在显微镜下寻找着蛛丝马迹,每一份危急值都是检验人与临床的耐心沟通与汇报,在人手不足、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检验人既保证了检验的质量又保证了检验的速度,血常规平均15分钟出报告,凝血常规平均30分钟出报告,为临床抢救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为临床重症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时检验试剂无法及时供应,为保证危急重症患者检验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他们克服道路管控升级的困难,夜入红区勇取试剂。
即使住宿条件艰苦使大家休息不好,但他们都在咬牙坚持,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白班连夜班坚守岗位。大量危急重症患者的入院,使危急值报告与临床沟通剧增,全体人员无一丝松懈。每天按要求防护与消杀,修缮实验室环境;坚持线上教学,进行组内特殊病例分享交流;在蔬菜匮乏的情况下互帮互助,有序分发蔬菜包。吉大一院检验科血液体液组全体成员齐心抗疫,与全院同仁共克难关!
“隐形战士”
检验科免疫组
尽显检验人的速度与激情
吉大一院检验科免疫组共计外派9人支援抗疫一线,1人支援检验科内核酸检测。在疫情面前展现了检验人的速度与激情。
免疫组的年轻人王铁、师传帅、宋佳、刘丽姣冲锋在前,以行动践行责任。3月14日师传帅所在的小区防控升级,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第一时间返回单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检验科第一位闭环工作的同志。王铁同志紧随其后加入闭环工作,同时承担起检验科内的备品发放工作,每天为在岗老师发放物资和试剂;宋佳、刘丽姣两人轮流承担免疫三组内工作,上午完成本岗标本的检测,吃过午饭马上承担起五项EB检测工作,在晚上6点——8点又到生化夜班岗位帮忙,从早到晚、周而复始,将能量充分发挥,高效完成科内检测任务。
老同志闫平、刘民也主动请缨,与青年同志并肩作战,共同完成了免疫组第一批为期20天的闭环工作;在随后的抗“疫”接力中,老同志姚迪、衣首民、王欣也克服万难,勇于奉献,加入到第二批轮岗闭环当中。全组平均年龄58岁,其中姚迪老师将于6月份退休,闫平、刘民两位老师也将于今年正式退休,但他们义不容辞地参与医疗工作,坚决站好身披白衣的每一班岗。
面对艰苦的闭环环境,他们动手拼凑泡沫和纸壳箱组装成自制床。遇到检验设备故障而工程师无法到场时,经验丰富的他们选择与工程师建立视频连接,在专业指导下自行摸索修理,按时完成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检验人毫无惧色,满腔的热情和使命感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在防护服和面罩的包裹下,看不清他们的容颜,看到的只有无私的奉献。在城市安睡的每一个深夜里,都有检验室灯火通明的守护。吉大一院检验科免疫组全体人员将继续坚守一线,与全市人民一起风雨同舟、携手并肩,奋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来源:检验科
提交:孙瑞营
编辑:宣传统战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