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养关注桑榆晚,爱心凝聚夕阳红——吉大一院宁养院疫情期间宁养服务纪实
宁养院,一个家喻户晓的场所;宁养项目,一种温暖感人的服务。原以为,宁养团队是在帮助癌症晚期患者呈现不一样的生命风景;但发现,宁养团队亦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不断发展、前进。
2022年3月,常态化的宁养服务模式被疫情打破,长春市开始了严格管控,地铁、公交停运,小区封闭管理。医院门诊也经历了全面停诊到陆续规律性收治患者的艰难过程。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宁养团队、晚期患者、家属有些措手不及。
医生不能出诊怎么办?
——严格闭环管理,办患者之所需
吉大一院宁养院与门诊部、药学部、后勤等多部门协调,在门诊停诊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坚持在医院闭环工作。对于长春市能够到院取药的患者,每周二、周四两天为患者开具止痛药,并提前与患者沟通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及时调整方案。同时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由宁养院医护人员代患者到药房取药,并在包装上注明患者姓名,附上药品明细。在医院门口统一为病人发放止痛药品,缩短取药人在院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感染风险,满足疫情期间患者的用药需求。患者的笑脸驱散了严寒,家属的感动化医护人员的不竭动力。
▲ 刘芳主任在院闭环管理癌痛患者
不能家居探访怎么办?
——利用线上资源,想患者之所想
在指导用药和护理的基础上,吉大一院宁养院通过线上组织开展患教活动,为患者讲解《肿瘤病人如何认识情绪》《如何进行心理呵护》等,介绍情绪来源和管理情绪的方法,缓解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同时每周定期更新《宁养微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微医疗”“微护理”等多种信息和资讯。
▲ 王文雅社工在“良医汇肿瘤资讯”平台进行线上分享
患者不能来医院取药怎么办?
——紧抓常规服务,忧患者之所忧
针对长春市外无法来院取药的患者,吉大一院宁养院指导其在当地办理手续购买止痛药,并及时跟踪随访了解患者止痛及其他情况。除了门诊服务以外,宁养院医护人员还不定期通过微信视频和电话与患者“面对面”沟通,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都将固定电话转接到个人手机,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第一时间与宁养院取得联系,沟通用药及其他事宜。
▲刘洋医师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面对面“沟通
不了解就诊流程怎么办?
——整理实用资源,急患者之所急
在交通停运、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患者家属急需了解“在哪家医院能够做核酸、快速出结果;如何出入小区,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从家到医院是否有交通工具”等一系列问题。吉大一院宁养院工作人员通过群发消息及个别指导的方式告知患者家属们长春市能够提供核酸检测的机构及联系方式、出入小区可以到社区办理通行证、可以拔打就医出行电话预约车辆等实用信息,帮助患者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
▲薛志坤护师在亚太慈怀疗护网络华人安宁疗护专家培训会议上分享服务案例
医护人员居家办公怎么做?
——离岗不离责,休整不停摆
在管控升级的状态下,吉大一院宁养院工作人员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仍积极参与宁养办组织的视频会议及相关培训,在安宁缓和医疗的线上会议中分享案例及服务经验,做到不离责、不停摆。一方面随时待命、闻令而动;一方面调整状态,积蓄力量,在困难中保持前行,勇于担当。
生命中的痛苦怎么面对?
——以善为本,赋生命以意义
疫情之下的癌症晚期患者,不仅面对躯体的疼痛、取药的艰难、家庭的压力,还有生命走到尽头的不舍。在特殊时期,吉大一院宁养院在工作中看到了患者的子女克服种种困难,把病人接到身边,团聚在每一个日日夜夜;看到了封控小区的志愿者,带着一身的疲惫,为病人送去希望;看到了视频中的患者,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听到了去世患者的家属送上的一声声感谢。生命是脆弱的,但爱是强大的。在困难面前,吉大一院宁养院团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光辉、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感恩与尊重!
吉林终有吉临时,长春定复往常春。回首过去的40余天,一项项决策部署,一次次逆行出征,一个个感动瞬间……相信长春定会扛过这次“倒春寒”,在挫折中坚强,在逆境中前行!让我们用爱与陪伴、情与真诚、善良与尊重、奉献与感恩,迎接生命中的春暖花开!

来源:宁养院
提交: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