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最美“五人行”——援肝胆病医院医疗队主栋二组抗疫故事
2022年3月11日下午,吉大一院22名医生和90名护士集结驰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前线。工作开始后,先后有五名医生被分到主栋二组,他们是医疗队长尤海龙,组长王智昊,医生刘聪聪、郑恩来和石晓东。抗击疫情已经有1个月了,医护们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
尤海龙还担任着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热心友爱、温柔善良。从出发当天就张罗建立队员微信群,给大家发放口罩、传授感控知识。进红区后,查房时对患者极其认真负责。第一拨患者入住后,由于对儿童的救治需求,作为小儿呼吸科医生出身的尤海龙立即察觉到此次疫情之重,家庭传播情况严重,判断会有很多儿童感染,于是第一时间配合医疗队长郑杨成立儿科病房,重新调换队员建立儿科专业组,更好地为儿科患者服务。最小的儿科患者仅出生18天,最大的14岁,目前医疗队已累计收治120余名儿童患者。在尤海龙的大力协调下,在儿科组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最小患者顺利出院,获得央视新闻的报道。
除了医疗工作,尤海龙还要负责行政事务,如跟各个医院协调将合并危重症的患者转院;与上级部门协调转运车帮助患者出院;跟吉大一院总院汇报肝胆病医院医疗队工作情况;医疗队员的后勤保障......原医疗组长郑杨及护理组长高岚调走支援其他队伍后,尤海龙就挑起重担。操心着一件件小事,关注着一个个细节,不是在打电话沟通,就是在接电话处理各种事务,每天接打电话380余条。他每天早7:30还要主持早交班,及时掌握患者动态并传达各级政策。他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曾经几天几夜不合眼,每个群里的消息都第一时间回复。眼睛布满血丝、眼袋不断加深,队员看着心疼都劝劝他赶紧休息吧。他总是说:“不要紧,大家更辛苦,我们共同努力,尽快治愈患者出院!”

王智昊作为组长带领刘聪聪、郑恩来全面开展医疗工作。进红区深入查房,仔细分析化验及检查结果;及时复查核酸,核对出院人数,填写各种报表。她会把平时省下来的水果及饮料带给学生们,建立微信群,及时获取他们在医疗上、生活上的困难。
有一些患者非常焦虑,频繁地给医生发信息咨询。面对各种质疑,王智昊都一一耐心解答。她还想尽办法帮助红区的学生打印资料。王智昊还为老年朋友宣教老年人如何预防新冠及老年综合症的知识。



来自儿童风湿免疫过敏科的刘聪聪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也温柔体贴,对组长分配的任务总是能精益求精地完成好。刘聪聪在耐心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不仅把队伍发的水果省下来带给患者,还亲自从网上订购些水果送给高中生们,爱心无限。不久后随着儿童收容的增加、儿科病房的成立,专业过硬的刘聪聪又被抽调到儿科组。主栋二组里短暂的合作虽然结束了,但是大家共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刘聪聪调走后,来自风湿免疫科的石晓东加入了主栋二组。石晓东终生难忘的一天就是在新冠病房的值班中和护士姐妹们及患者一起过了生日。这个夜班意义非凡,温馨中还非常繁忙地接诊了10名患者。石晓东十分细心,发现夜班人员会收治很多新入的患者,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手里还要拿着联络电话、笔、信息采集表及交班本等,十分不方便。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赶工缝制了两个腰包供夜班医生使用,方便了大家。

来自干部病房7楼的郑恩来是一位出生于89年的小弟弟。他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对患者更是态度和蔼。对待每项工作都认真完成,尤其是对老年人宣教和查房工作更是认真上心。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随着吉大一院二部成为新冠定点医院并建立肿瘤专区,肝胆医院医疗队中的医生丛晓凤被抽调走了,主栋二组的石晓东被调到了其他组,郑恩来身上的担子越发沉重。但院里已经很难了,不能再继续增派支援的医生了,医疗队员必须咬紧牙关、自力更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尤海龙时刻体恤着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关心患者、问候队员,叮嘱大家进入红区的时间不要太长。相信大家齐心合力战病毒,吉林的春暖花开和全面胜利离我们不远了!
来源: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