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青年夫妻档,并肩作战更浪漫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支援任务艰巨,忙碌的脚步总是行色匆匆,从未仔细看这一路沿途的风景,随着新冠患者的陆续出院,队员们紧绷的心弦才稍显放松,脚步也变得轻盈,走出医院时,惊喜地发现枝头的迎春花含苞待放,路边的柳条正抽枝发芽。春意朦胧,万籁碧空,这是独属于春的浪漫,而在医疗队里,也有这样一群人正用不一样的方式书写着他们的别样浪漫,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亲密无间的爱人,他们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同心协力、挺身而出冲锋在抗疫一线,在院党委、临时党支部、院团委和临时团支部的领导下,履职尽责,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守诠释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坐 标:吉林市中心医院
主人公: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 卢俊英
吉大二院心内科 张小昊

3月10日晚,妻子卢俊英接到吉大一院组建支援长春肝胆病医院医疗队的通知,火速报名,紧急出发。在肝胆病医院,她作为主楼第4小组的组长带领队员们每日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病情,经过个性化的精心救治,4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其中长春市首批21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的患者中有6名出自她所在的医疗小组。
3月23日,同样作为医生的丈夫张小昊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到吉大援吉林市中心医院联合医疗队中,当晚随队赴吉林市参加抗疫救治工作。25日,由于中心医院重症疗区患者危重、人手短缺,在医院的统筹调配下妻子转战吉林。就这样,虽处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夫妻俩,为了共同的目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相遇了。
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疗区里,医疗队收治的都是合并基础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新冠感染者,这些患者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肺功能差、病情复杂,需要接受更精细、精心的治疗。医疗组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东的带领和指导下,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日深入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夫妻俩分在不同的医疗组,工作起来经常一连数日也见不上一面,红区里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来不及寒暄,便投入到患者的救治中,在这里,ICU科和心内科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互为补充,他们各自发挥专长、密切合作、精确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容量状态,并在与医疗小组反复研讨后为患者制定周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为“双医”家庭,同时赴一线支援的夫妻俩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的两个孩子,尤其是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年迈的父母无法承担起辅导孩子功课的重任,正当为此发愁时,在吉大一院团委及临时团支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志愿者同学们为前线抗疫医护子女一对一辅导,解决了后顾之忧。
4月8日,吉林市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在吉林市疫情总攻的关键阶段,他们表示,将继续恪尽职守、踏实工作,为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而接续奋战。

坐 标: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
主人公:吉大一院麻醉苏醒室 刘国营
吉大一院神经内科 金鑫

疫情骤然突袭,随着抗击疫情集结号的吹响,医护人员勇敢无畏、冲锋向前,3月12日,丈夫刘国莹向科室递交了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一线工作。虽然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每年到冬春交际之时便会浑身疼痛,但在出发前,他备足了规律服用的止疼药,全身心备战。妻子金鑫说:“男人要有担当,你放心往前走,我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刘国莹来到传染病医院后,迅速投入工作,开始感控培训、整理病房、接收患者,有了前次支援公主岭核酸采集的经历后,他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由刘国莹担任所在护理小组组长,他深知责任巨大,每日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人需求,带着最饱满的工作状态,为患者带去温暖和信心,同时尽全力了解每一位组员的工作情况,督促他们做好个人防护,保证大家的安全。
金鑫在即将结束10天闭环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接到科里的通知,要集结一批有重症经验的医护人员支援吉林市中心医院,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抵达吉林市中心医院后,她很快投入工作,逐渐理顺了工作流程,看到生病的患者多为老人,她更坚定了抗疫的决心,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夫妻俩虽身处不同的地点,却用同样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能,为患者抚去身体及心灵的创伤。
在生活中相知相守,在工作中并肩同行。工作之余,他们通过微信视频与彼此、家中的老人、孩子互道平安,家人的支持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每天下班后那一声声叮咛,是他们安心向前的保障。这个春天,他们共同见证了共克时艰的勇气和守望相助的温情,不同的分工,同样的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抗疫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舍小家为大家,勇毅逆行,用坚守、使命和爱共同在防疫第一线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抗疫“防护墙”。

坐标: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
主人公:吉大一院神经外科ICU 邴永
吉大一院护理部 徐兆宁

3月初,吉林省的疫情来势汹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再次让车水马龙的城市变得静默,全员进入了抗疫模式。3月10日,当丈夫邴永接到科室领导的询问能否去支援长春传染病医院时,他毫不犹豫,坚定的回答“可以!没问题!” 早已准备好随时出发的行囊,只待集结号的吹响。这是他继2020年援鄂、2021年援长春传染病医院之后的第三次出征,三次出征,是责任,更是担当,作为一名抗疫“老兵”,他选择和战友们再次向险而行,在吉大一院副院长李虹彦的带领下,秉持着“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奔赴一线,在这场家乡的保卫战中与疫情正面交锋、短兵相接。三次生日都是在前线度过,虽没有家人再侧,却有默契无间的战友相伴,他说“保家卫国,先谈大家再谈小家”。
前方后方都是战场,前方战“疫”奔忙,后方统筹应对。自疫情开始,护理部的各位领导一直处于不眠不休的高位工作状态,一边紧急调配组建一批又一批的支援力量,一边积极响应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筹建综合过渡病房,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紧抓护理安全。从火速报名、紧急集合、全力保障到逐一培训、目送出征,送别一批又一批的支援队伍,抽调一轮又一轮的储备力量。3月23日晚,接到吉林大学组建联合重症医疗队支援吉林市的紧急任务,需要再派52名护理人员,于3小时后准时出发。妻子徐兆宁主动请缨,看着领导们担忧的眼神,她知道领导们担心夫妻俩上前线,家里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无暇照顾,她斩钉截铁的说“家里公公婆婆非常支持,告诉我不要担心家里,家里没问题”,来不及整理行李,办公室的同事贴心的为她准备热水袋、面包、洗漱用品和工作鞋,晚上20时准时出发,临行前她只给爱人发了四个字“我去吉林”,他回道“注意安全”,多年的默契,他们懂得彼此的每一个决定,这一次,他们不仅是同事、是爱人,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坐上驰援吉林市的客车,支援任务随之开始。打开手机,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发来的叮嘱信息让她红了眼眶,儿子的一句“爸爸妈妈,早点回来”让她瞬间破防,远远的路过爱人支援的驻地酒店,她在心底说了一句“期待再见”,这也是自他支援近半个月以来他们之间最近的距离。抵达驻地后,在医疗队领队吉大一院副院长邬巍、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东和神经内科护士长高岚带领下,全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从改造疗区、调配物资、人力排班到梳理流程、感控培训、救治患者,忙碌而有序,虽不见硝烟,但处处都是战场。
青年伉俪,义无反顾,笃定前行,双向奔赴,别样的浪漫凝聚成了青春最耀眼的底色。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斗,不同的战场,相同的坚守,为了共同的目标冲锋在前,而他们也仅仅是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工作的缩影。
来源:吉大援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疗队
临时党支部、团支部
撰稿:徐兆宁、卢俊英、金鑫
提交:徐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