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战地教学”系列活动——直面疫情风眼之痛,不简单的胸腰背痛
2022年4月15日下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教学部副主任、脊柱外科副教授汪振宇,心内科王祥和肿瘤中心丛晓凤老师,在随队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吉大一院二部开展抗疫救治工作之余,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为同学们在线讲授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临床病例讨论课:直面疫情风眼之痛--不简单的胸腰背痛,学校督导专家迟宝荣,吉大一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弋,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及本科实习学生、研究生,共计127人在线参加,会议由朴美花主持。

杨弋一直关注着“战地教学”系列活动,这种抗疫现场的线上教学使在封闭静态管理中的同学能够与抗疫一线的专家们面对面交流。这不仅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一门使同学全面了解抗疫一线的生动的思政课程。它让同学们真实地看到抗疫英雄的工作状态,他们带来了鲜活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是同学学习生涯中无比珍贵的财富,希望同学能够抓住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每一期“战地教学”课程的安排都是对专业课程的强化与补充,每期精心挑选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贴近临床工作实践、解决大众健康的专业话题。杨弋对在抗疫一线认真备课的老师们,在封闭静态管理中努力学习的同学们的坚守、坚持给予了肯定与赞扬。对积极配合学校,为学校取得抗疫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同学们表示感谢。号召师生向每期课程全程在线督导的迟宝荣教授学习这种对教学的投入和热爱的精神。希望师生共同努力把学习、教学工作做好,预祝“战地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相信它会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堂课。

汪振宇首先邀请学生在学习通上对“听到胸腰背痛,你能想到哪些疾病?”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他在一线救治的九台区高三学生的感动时刻,启发学生通过视频、相片观察到他们的姿态多为坐姿,以疫情环境中的腰背痛为背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简单的腰背痛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汪振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激励同学作为医学生要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基本功的积累,要有过硬的临床技能,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掌握临床决策能力。



王祥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胸痛的多因性、高致死性。随后,非常系统地教授学生急性胸痛要遵循“先救人后治病”的处理原则,对于急性胸痛、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的处置流程第一步是要进行初步评估和稳定生命体征;第二步要鉴别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第三步再进行筛查与诊治。对于急性胸痛、生命体征稳定患者从常规的临床诊治思路出发,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并明确疾病的诊断。将不同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治思维与实施每一步诊治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得恰到好处。



丛晓凤通过分享给学生的病例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患者胸痛和呼吸困难的原因,通过鉴别诊断得出患者患有肺部肿瘤。她向学生详细地讲授了肺癌的病因,肺癌早期症状和局部压迫的临床表现,启发学生得出患者是因肺癌侵犯胸膜导致胸痛,因肺癌导致阻塞性肺炎引起呼吸困难。随后,介绍了肺癌的治疗方法,并寄语学生要坚信:只要努力,只要坚持,无论是疫情还是人生的困难,都会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高健同学对抗疫期间,学校、学院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安慰与关怀表达了衷心地感谢。通过在线毕业实习和媒体了解到政府、老师们为我们能早日欣赏到春色美景做出的努力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值得我们学习!王红怡同学说到:“我们是疫情期间被保护的最好的人。战地教学的各位老师在抗疫前方就是我们的指引,我们会时刻牢记作为当下的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希望老师们注意安全,早日凯旋”。唐欣同学觉得虽然在寝室封闭管理,但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很充实,老师们会将外面的病例实时分享给我们一起讨论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朴美花听了同学的心得体会后,表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将会给予同学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同学能够获得更多参与感、融入感。相信学生在未来成长之后,也会将今日的感同身受,像你们的老师一样,分享、传递给你们的学生,这就是爱的传递。
迟宝荣对三位教师精美的PPT、启发式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从今天教学中播放的医患们在病房里挥舞国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汲取了巨大的力量,这段时光将是同学青春记忆中的亮点,如何独立生活、学习,这是成长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勉励道:“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搏的自己”!

来源:教学部
提交:朴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