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吉大一院神经内科——过渡病房篇
今年长春的疫情来得有些突然,但吉大一院上下在院领导、科室领导的统筹带领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开动脑筋,解决了特殊时期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吉大一院神经内科在省内一直处于龙头地位,此次疫情期间,神经内科急诊量一直居高不下,日急诊量达200余人次,收治了长春市50%以上的急危重症患者。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医院3+X、大急诊、综合疗区三级收治的思路指导下,神经内科在病房根据一线急诊患者量的动态变化先后紧急成立了2个过渡病房,共计80张床位,既极大地缓解了急危重症患者收治难的问题,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3月24日,在吉大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俐、副护士长戴爽、疗区护理组长王娜的带领下,全科同事经过6小时的紧张筹备建立了第一个可收治40名患者的过渡病房,病房由吉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林卫红、孟红梅、张颖和教授董铭轮流负责,在经治医生紧缺的情况下,副教授程莹莹、张海宁、石明超、王旭、吴秀娟和医师付雨鑫下沉为经治医生参加过渡病房一线工作。之后根据急诊患者量变化,4月7日,崔俐和副护士长刘欣敏又紧急组建了第二个可收治40名患者的过渡病房,张颖、副主任金涛、石明超、张海宁和付雨鑫又转战到新的过渡疗区开展工作。过渡病房属于灰区,急诊患者经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若病情需要即可收入过渡病房,因此,在这里工作存在相对高的感染风险,并且,由于急诊收治的患者多属于急危重症,过渡病房的医疗护理压力也相对更大,但全科医护人员,包括住培医生(温淑丽、李雪松、杨洋、李昌海)、进修医生(藏帅帅、吕星月、陈岩、夏明丹、杨晓杰、徐晓明、周伯新)、其它兄弟科室前来支援的医生(手足外科刘鹏程、王阳、刘阳和宋良松,麻醉科田园园,小儿呼吸科张璐和王纺,小儿心内科秦晗和卢娜,神经肿瘤外科刘博,刘元豪,谭旋宇,董雪超,小儿神经科辛美莹,骨关节外科赵耀和张德宝)和护士姐妹们(外援护士25名)毫不退缩,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响应院里、科里号召,短时间内组建医护团队,在理顺感控流程后大家分工明确高效地开展救治工作,处处可见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令人感动的画面。
(在崔俐主任带领下经过6个小时紧急筹备建立的第一个神内过渡病房)
(5号楼7层神经内科过渡病房)
(7号楼2层神经内科过渡病房)
过渡病房患者连续5天核酸检测呈阴性后即可根据病情转到普通疗区或者重症监护室。如此“急诊观察室→过渡病房→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的动态循环周转实现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最快、最有效的收治,神经内科过渡病房自成立以来共收治患者260余人次,吉大一院神经内科人在疫情期间竭尽所能承担起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任务,发挥了吉大一院神经内科区域诊疗中心的作用,履行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践行了医者应有的担当。希望通过每一位医者的努力,能最大限度挽救每一个美好的生命。
来源:神经内科
提交: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