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99):张亚楠——八方支援,共抗疫情
冬日已过,春日将临,我们克服万难,为冬奥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可就当我们以为一切都走向复苏之际,“新冠”这个“老冤家”又再次席卷而来......今年春,“奥密克戎”悄然而至,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院内就展开排查,驾轻就熟的应对这本就不再陌生的一切。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危机的到来却是如此艰难。从珲春到吉林,吉林省内的形式突然严峻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预判了我的预判,我可能要出发了......
2022年3月7日,在省卫健委的统一部署下,我们跟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检验团队前往吉林市,当日晚上5点到达驻地后便投入了这次漫长的支援工作。
接受样本并筛选,配合检测,全员感控以及物资管理,这就是我们这支80人护理团队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为第一次支援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全副武装上的憋闷感,也体验了提前穿上成人纸尿裤的尴尬,更明白了到那份对防护服的心疼,宁可多忍耐一小时两小时,也不想浪费一套防护服的心情。
就在我们在吉林披荆斩棘,期盼早日清零的时候,长春也同样挑战艰巨。看着科室里每天都有同事奔赴不同的支援地点,即便那时并不在长春的我,也同样明白长春的艰难。更因为不在长春而倍感焦急。为我的家乡着急,也为我的家庭着急。身为家里独生女,虽没有年幼的儿女,却同样为年迈的父母感到担忧。尤其身体原本欠佳的父亲,不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多次入院,本来并没有打算告诉他们出来支援的事情,但在这一刻,也无法继续隐瞒了。当视频拨通的那一刻,我看到的却是同样穿着防护服的父亲,原来,知道社区招收支援者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他说:“我们在家里努把力,你们医院就能少些负担,现在都挺难!我这也能帮你们减减负。”
是啊,2022年3月的吉林省都很难,医院很难,既要防控疫情,又要保证每个寻求医疗救助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援助,疫情以来,吉大一院急诊科承担了全市50%的急诊量;科室很难,早在疫情之前,我们科室医护就已经高负荷工作,人均休息几乎保证不了,但是我们依然还是派出了24名护士奔赴前线;人民很难,有疫情中的恐惧、焦虑,时时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但为了共抗疫情,政府,医院,社区,还有来自每个小家庭的志愿者们,都在为这次抗疫共同努力着......
自2017年从吉大护理学院毕业后,本就来自天南海北的室友们又各自奔赴自己的城市,谁也不曾想,有一日再次相聚的我们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这次,我在吉林,他们在长春。
鲁迅说:“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而我想说,逆向而行的我们,就是炬火。“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生”,两次大会,共商抗疫方案,八方支援,共抗疫情。于非常之时,担非常之责,成非常之功。前有武汉,后有吉林,抗疫还在继续,战“疫”远未结束。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与“吉林”有个约会。
来源:援吉核酸检测医疗队张亚楠
提交:徐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