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记疫情下的急诊科护理平台
3月,一场无声的战争悄悄拉开了序幕,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迅速在吉林大地上肆虐。
疫情的快速传播、门诊的部分科室停诊、其他医院的限制性接诊,令本就繁忙的吉大一院急诊科更加应接不暇。作为省内最大的综合医院,吉大一院急诊24小时开放,为确保患者的及时救治和生命安全,在严格的防护措施下确保所有患者来诊即救治,包括各个医院分流出的患者、无处可医的慢性病患者、特殊地区的危重症患者……一时间,吉大一院急诊科成为了这些患者的最后希望!
为了保证救治时效,吉大一院急诊科采取先救治后做核酸的原则,这样就使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每天冒着患者可能核酸阳性的风险开展工作。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特别是急诊科的护士们,无论是抢救还是生活护理,无论是呕吐还是吸痰,她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在一线。那一刻,她们是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自3月15日以来,吉大一院急诊科日接诊量470余人,从原来的10张抢救床增加至36张,高峰期抢救室同时在诊58个患者。留观床也由17张增加至56张,高峰期留观区同时在院146个患者。共接诊核酸阳性患者15人。

同时,吉大一院急诊科做为医院的窗口也担负起了第一道防线的重任。为了保障在院患者和家属不被感染,吉大一院紧急调整部署,建设“3+X”大急诊模式,即患者急诊核酸阴性后转入集中过渡病房治疗,待7次核酸阴性后如仍需治疗则转入专科继续治疗。有限的床位周转,令原本就场地不足的急诊更加拥挤不堪。患者激增、救治人员不足、救治场地不够、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急诊科就像一台超载的机器,而护士们就像这机器上的齿轮,每一个都在吱吱呀呀地奋力运转!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院领导的大力协调下,急诊科9次搬迁,3次扩容,新建1个诊区、2个留观区,2个急诊核酸采集处,调配100张转运车、15台仪器设备、113名支援护士。

从3月15日至今,吉大一院急诊科护士没有休息过一天。为了落实精准防控,急诊护理团队调整区域布局、梳理工作流程、重新划分岗位分工,设置了消杀、防疫、特岗3个岗位,每天4次消杀,并设立督导岗专人专岗监管,从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到患者及家属的口罩佩戴,从闭环人员的工作到生活管理,从环境消杀到终末消毒……急诊护士从细节出发,严格监督并落实防控措施,力争做到防控无死角,危重病人救治过程无漏洞。在她们的努力下,确保了院内环境与人员的**安全。
奋战在一线的急诊人,总是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大家离开家已经1个月余,虽然他们也有挂念的父母、惦记的孩子……可是他们无怨无悔,看着初见成效的抗疫成果,看着得到救治的患者,他们疲惫的脸上只有欣慰的微笑!而且他们也坚信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归期肯定也不远了!
来源:急诊科护理平台
提交: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