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92):初喆——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初心使命
3月,乍暖还寒,一场与奥密克戎病毒的博弈在吉林大地上演。随之而来的,是全体医护人员的抗疫征途。作为留守一方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也迎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坚定,疫情就是命令!急诊科护理平台护士长初喆作为一名在急诊工作了23年的共产党员,她深知即将面对的严峻形势。第一时间,她在原有防控部署的基础上梳理了科室工作流程,自查自纠薄弱环节,并根据实际就诊情况和疫情需要,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连续8次带领全科护士搬迁,改留观区、建新诊区……使原来的危重病人收容量增加了3倍,这也为医院"3+x"的急诊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由于激增的工作量,院里紧急协调113名护士支援急诊科。面对一批批报道的新面孔,初喆不仅一遍遍的对大家进行培训,更是细心的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岗位,同时还让急诊科的本科护士发挥急诊“传帮带”的优良科风,帮助大家尽快适应急诊的工作。在此期间,初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马不停蹄的穿梭于科室的各个区域,看工作、查防护、协调相关各部门配合,每天工作到半夜离开,而天刚亮又匆匆回到了医院!
信念,防控就是责任!由于疫情的迅速蔓延,初喆立即调整排班模式,调整工作时间,并重新设置岗位,增设防疫消杀专人专岗,增设急诊核酸检测点,对科室护理员、保洁进行防疫培训,并督促护士也全面投入到消毒的落实与监管工作中,力争无防疫死角!有一些危重患者,他们来不及等待核酸结果,就要立即抢救,这样就使护士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阳性病例。每当出现了阳性病例,初喆都会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指导护士转送病人、彻底环境消杀、相关人员流调、行动轨迹调查、疏散安抚群众、并逐一确定当班工作人员是否防护到位……面对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初喆和她的护士们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初心,生命重于泰山!在急诊科抢救室的墙上贴着“敬畏生命”的字样,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作为急诊护理人的使命!即使在疫情之下,初喆也每天都要叮嘱大家,抢救患者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本轮疫情开始以来,危重患者似乎比以往来得更“猛烈”,高峰期抢救室同期在院58个患者,留观区同期在院146个患者,护士们每天都是工作到筋疲力尽。忙中更要有序!初喆每天查重症病人、看工作记录、协调患者住院、严抓护理质量……经常是无数个电话打出去,无数个电话又打进来,为的就是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不仅如此,初喆还自费为患者置办生活备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面包和水、为辛苦的120人员提供牛奶,而她自己却常常一天连顿饭都吃不上……
有人问初喆:“辛苦吗?”她说:“辛苦!可是辛苦,也得干!那么多的患者,那么多的同志等着我,我必须要坚持!我倒下了,他们怎么办?”“害怕么?”她说:“害怕!怕的不是病毒,怕的是病人得不到救治!怕的是我的伙伴们不能保护好自己!怕的是我做的不好,保护不了她们!”“担心么?”她说:“担心!担心家里年迈的父母无人照料!担心我的伙伴们耐不住对孩子的惦念,禁不住对父母的牵挂……”但是,初喆在疫情和困难面前自始至终的走在最前面,带领着急诊护理人大踏步的前行!

其实,像初喆这样坚定的前行者只是千千万万党员中的一员,只是兢兢业业急诊人的代表,也是世世代代“白医人”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疫情狙击战终将也必将胜利!长春的春天,指日可待!
来源:急诊科护理平台
提交: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