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89):一“介”医生誓“入”红区,欲与新冠试比高
我是吉大一院介入科郑瑞鹏,疫情席卷着我们的家乡。3月24日,正在隔离待命的我接到了医务部的电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立即准备前往新建的方舱医院”是我的任务,也是我的使命。来不及进行太多的告别,在简短的嘱咐和收拾行李之后,我便踏上了前往方舱医院的征程。
在集合完毕去方舱医院的路上,我接到妻子的电话,得知儿子在家不慎摔破了上嘴唇,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缝合,突然听到消息的我内心不免有些焦急,在与诊所医生进行简单的沟通之后,我对儿子说:“爸爸现在要去医院抗击疫情,战胜病毒,你作为家里的男子汉要保护妈妈和妹妹,你要坚强,小小的苦难是不会打败你的,我们一起加油!”看着儿子满是泪水的脸庞中出现了几分坚定,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几分。在我们到达方舱医院时,医院里的各项设施还并不完善,在与妻子简单通话了解了儿子的情况之后,顾不上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我们一行人便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在领队王兴龙副主任、李欣欣护士长的统筹规划下搬运物资、清理物品、划分病区,大家都卯足了劲儿要打赢这场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次日凌晨3点,我们顺利收治了首批转运患者。
在之后的几天,化身“大白”的我们合作无间、决策精准,通力协作完成每一项救治任务,并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定制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们救治的方舱患者群体中,有8个月和1岁大的需要母乳喂养的小宝宝,在严格防控疫情及各项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把自己的水果和牛奶让给宝宝和妈妈补充营养,尽我们自己的所能为患者提供治疗期间的生活保障。
“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组织在一场战役中的重要性。4月4日,我们召开了党员大会,借鉴了武汉战疫期间的“红色方舱”经验,成立了方舱临时党支部,建立了我们的战役红色堡垒,确保救治工作顺利、有序、高效运转。鲜红的党旗,看着就令人安心,注视着鲜红的党旗,那时的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力量,纵使环境艰难,任务艰巨,我们始终相信没有一场疫情不可战胜!
在方舱医院的期间,由于人手不足,资源短缺,我们号召年轻党员和团员帮助我们完成分发餐饭、物资等工作,作为党的青春力量,他们用行动在方舱一线诠释着党员和团员的使命与担当。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经过我们党支部的会议决定,在医院党委及团委的帮助下,我们又在方舱医院成立了临时团支部,作为临时团支部的宣传委员,我和另外几名同事号召舱内团员将初心使命付诸于行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全力帮助周围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吉大一院援勇士路方舱医院医疗队
提交:王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