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春归 “疫”路有感——心内科王祥战地抗疫及线上教学纪实

新冠疫情迁延两年有余。鼠年伊始,奥密克戎骤然来袭,吉林人民真实地感受到了危险的到来。面对挑战,自疫情起始,我就准备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2022年3月11日晚9:30,我似往常一样在导管室手术正酣,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30分钟后8号楼1楼集合!出发支援省肝胆病医院”。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我终于要直面这疫魔,我终于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没有时间收拾行囊,简单装了几套手术衣就下楼集结。出征仪式简短却振奋人心,党委书记吕国悦和院长刘彬带领全院领导班子尽数到场,“疫情严重,奋力抗战,保重身体!”是大家长们委托的任务,也是我们心中的温暖。离别是有情绪的,就像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但我深知此次医院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一名战士,我们义不容辞。


坚守在抗疫一线已有一个月了,历经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与吉大一院二部重症医疗队,我与队友已经接诊超过400例新冠患者,其中重症医疗队更是救治了20多名危重患者。当看到患者治愈出院的一刻,心中感慨万千。这是团队协作,精准治疗与不分昼夜的守护换来的不易。
犹记得,初到省肝胆病医院的深夜,汹涌袭来的疫情恰似海浪一般把大家拍的懵懵的。时间紧迫,我们紧急接受了通宵的感控培训,黎明的时候看到大家趴在桌上睡得东倒西歪,而一声令下大家又劈里啪啦地抖擞精神投入到隔离病房的建设中去,不禁心中慨叹“这就是吉大一院人”。而在接下来的24小时整个省肝胆病院入住了首批近800名新冠肺炎患者...由此战疫正式打响。在医院的统一部署和郑杨主任的统筹安排下,一切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从规则到流程,从接诊患者到精细化管理,我们越发得心应手,并且送出了长春市第一批新冠康复患者。
但是,短暂的喜悦马上被肆虐的疫情冲淡。随着新冠患者数量的激增,服从组织安排,追随“定海神针”郑杨教授带领的重症医疗救治团队,我连夜奔赴到了吉林省危重症治疗最硬核的定点医院--吉大一院二部。这是新的开始,但是却面临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与省肝胆病医院中轻型患者不同的是,我在这里接诊的多是病因复杂的重患,以各类重症,老老年,肿瘤,孕产妇及儿童为主。自3月23日凌晨收治首批患者至今,已收治超千名。在院领导和郑杨主任的带领下,医疗队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高原则,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强大优势,建立高效联动机制,多学科联合诊疗,果断处置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医生,不能仅仅是医生!针对此次吉林疫情主要为奥密克戎毒株大规模感染所致,然而其流行病学特点,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以及防治手段仍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现状。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科研专家组和攻关梯队协调落实各项科研工作。在积极救治重症患者的同时,我积极参与并投身新冠肺炎相关的科研工作,查阅文献、组织研讨,希望也能从科研上寻求突破,为早日战胜疫情助力。




抗疫工作虽然繁重,但作为教学医院,要抓住疫情带来的绝佳教育契机,我有幸参与其中。在副院长张松灵的统筹部署下,由教学部朴美花主任联手抗疫一线教师,共同打造的“战地教学”系列活动,旨在带领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现场。郑杨教授作为“战地教学”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和领导者,带领我们完成了该系列活动的第一讲“从溶不迫-当急性心肌梗死遭遇新冠肺炎”,并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随后转战吉大一院二部重症医疗队,临床救治任务刻不容缓,但我们仍心系教学,希望第一时间与学生分享珍贵的病例资料与救治经验。教学部与郑杨教授再携手,带领我们又推出了“战地教学之生死时速”,深刻记得在我们治疗组分享“肺同小可-重症新冠肺炎的救治”病例时,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的那份热情,虽然是线上教学,却全程穿插着互动。正是基于救治病例中病情的危急复杂变化,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进入到书本当中,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可以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真实的还原了“新冠”救治现场。作为教师,我们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精神”,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去体会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感受医者仁心、仁术、责任与担当。也是在此情此景下,我才逐渐理解学校、医学部和学院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不断探索和老一辈医学专家对教育的极致追求。
诚然,大家看得见的是患者的转危为安、平稳出院,看不见的是我们团队从抢救到出院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看得见的是授课时的深入浅出、侃侃而谈,看不见的是郑杨教授带领下我们教学团队不断打磨课程,以求为学生带来最大的收获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


学生是未来之光。作为本科生班主任与指导教师,我时刻惦记着隔离在寝室的同学们,不仅是他们的科学防疫、饮食起居,还有他们在疫情中的知识积累与身心的成长。利用休息时间,我组织了多次的网上会议,与同学们谈心。我所能做的虽然很有限,但同学们背靠“吉大”,头枕“一院”,饮食起居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妥妥贴贴,网上学习也是别出“新”裁,精彩纷呈。每次在视频会议上看到同学的阳光状态是我最大的安慰。“别错过机会,人生比想象中的要短”是我反复放在嘴边的话,恰似老父亲不会表达的温柔。令我欣慰的是,17级8班的若继同学给我发了一首小诗“我明白,魔焰正缭绕;我明白,你的爱正燃烧;防护服遮住你俊朗的模样,却遮不住你最美的微笑;我祈祷,疫魔就地被打倒;我祈祷,春光早日来到;我们本是心意相通的师生同胞,却不能伴你迎战那邪恶当道;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逆流而上面对险境毫不动摇;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大爱无疆守护千家万户健康安好;待到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变的美好;凯旋路上,唱起胜利的歌谣”。是了,离别总是短暂的,万众一心的我们定能早日凯旋!


医生的身份是纯粹的,医生的身份又是复杂的。我们是医者,是师者,是科研工作者,同样也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一员,面对疫情,没有人可以免于其害,但所幸的是我们能够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线抗疫艰苦但绝无怨言,唯有苦中求索,坚持并最终能够收获那份我们现在弥足珍贵的生活。
盼春归;盼春,归!曙光已现,胜利就在眼前!
来源:心内科 王祥
提交:朴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