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满月”工作纪实
4月10日,是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进入工作的第30天,这支队伍交上了自己的“满月”答卷——累计收治患者1625名,成功治愈出院930人,顺利转往其他医院24人。



3月10日晚,第一批队员火速集结,经过简短但振奋人心的出征仪式后随即赶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根本来不及休整,刚刚下车的队员们立即兵分三路,开展准备工作。


第一队进行工作区域改造。虽然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白天开始着手进行三区布局,但由于缺乏细致的工作流程指导,进展略慢。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医疗队长郑杨、护理队长高岚凭借在武汉、长传的抗疫经验,带领队员与医院施工方经过一晚上作业,将缓冲区域及病区改造完成。



第二队对即将投入抗疫战斗的队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因为大多数队员都是没有一线抗疫经验的,为了保障队员的安全和工作的有序,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柏文喜分步骤逐一进行细致讲解,并组织分组分队练习和考核,确保每一个队员都熟练掌握了个人防护操作。


第三队进行工作安排。医疗护理团队分别根据队员的年资、专业、抗疫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分组,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并规范具体工作细则,及时向队员们传授。就这样,12个小时后首批患者顺利入院,3天内,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栋大楼、14个病区全部改造完成,开始满负荷运行。


随着患者越来越多,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出现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遇到了一个个特殊病例。3月15日凌晨,一位患者突发胸痛、胸闷、气短的症状。郑杨和高岚临危不乱,现场组建专人专病救治小组开展溶栓治疗。因反应迅速,处置及时,诊疗专业,护理细致,患者得以成功救治。此举获得了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高度赞誉。


因病区中收治了100多名儿童患者,最小的仅出生了十几天,考虑到儿童治疗需要儿科的专业手段,3月19日,在创新开展的分级分层救治理念的指导下,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儿科专区,儿科专区的医护人员不仅给小患者们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治,还组织各项活动丰富小朋友们的住院生活,如为小患者过生日、带小患者做游戏、开展院内小学堂等,目前已治愈出院儿童患者73名。


为更好地帮助患者加快康复进程、缓解群体心理压力,郑杨和尤海龙在院内发起了“战地科普行动”,医疗队的医生们充分利用专业特长为住院患者制作了《防疫期间营养摄入》《疫情隔离期间如何预防睡眠障碍》《血压高了怎么办》《为什么新冠肺炎不给用消炎药呢》等27个主题健康科普卡片,每天查房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宣教指导。



随着全省疫情形势的持续严峻,吉大一院二部被确立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吉林市当时进入了抗疫攻坚困难期。3月22日,郑杨临危受命更换“战场”,带领3名医生和11名有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赶往二部支援。接着3月23日,高岚又带领3名医生和9名有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赶往吉林市支援。

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在本就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下面临着人力更加短缺的情况。吉大一院小儿呼吸科尤海龙临危受命,担任起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医疗队整体工作,神经内科王永红接任护理领队。至此医疗队共剩有182人,其中医生41人,护士141人,平均年龄37岁,中共党员占比59.89%。在两位新领队的带领下,工作秩序持续平稳,患者整体情况日渐向好,痊愈出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此次疫情的致病毒株隐匿性强、传播力强,队员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存在着较大风险。为切实保障队员们的个人安全,医疗队严格强化驻地感控管理,特在驻地酒店成立了感控小组,制定了工作人员驻地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抓落实。每日对驻地酒店的个人房间和公共区域进行无死角消杀,并进行物表采样,紧盯驻地感控的每个细节,让队员们能够安全、安心地生活。

医疗队在吉大一院的全力支持下,队员们的饮食起居均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除细致照顾队员们的现实生活外,医疗队还时刻关心队员们的心理情况。刚入队时,大家都是兴奋中夹杂着一些不知所措;一周后,开始了习惯和适应;两三周后,支援任务仍未结束,不知归期的队员们开始有些焦虑。3月30日,尤海龙特邀请吉大一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田润辉给队员们进行了线上心理辅导。队员们倍感温暖,继续燃起斗志,投入接下来的攻坚。

30个日夜里,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抗疫救治医疗队取得的“赫赫战功”为这个寒冷的春天注入了一股股暖流,为安静的长春市送来了一个个希望。3月18日晚22点,长春市首批21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出院;时至今日,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率在长春市内多家定点医院中名列前茅。
这份“满月答卷”预示着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前方。
来源:吉大一院支援吉林省肝胆病医院
抗疫救治医疗队
提交:万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