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抗疫者说(47):老兵新阵营,紧守第一道防线
3月23日——平淡的日子不再平凡。科室中午接到通知要有新的工作安排,下午两点就带着部行装到达院内。吉大一院党委书记吕国悦、院长刘彬亲自部署,副院长于家傲宣布此刻在坐人员将组建内科综合二疗区,作为过渡病房,收治急诊重症患者,筑成医院正常诊疗第一道防线。这是院领导的信任,更是院领导的重托,为了守好第一道防线,当天晚上即刻上岗,这是科室成立的第一个夜班。
内科综合二疗区共有医生22名,主任王越晖来自老年病科,带组的副主任时阳、刚晓坤、梁婷婷分别来自胃肠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组员则是来自老年病科、内镜中心、内分泌代谢科、肾病内科、肿瘤科及麻醉科多个科室的临床一线骨干。原老年病科护士长黄卫新则带领35名不同科室的护理姐妹们撑起另半边天,把腹腔灌洗、胰岛素泵、深静脉置管、急重化疗稳稳处理。并对疗区认真规划,筹建常备药库,细化周转规程,工作紧张有序。一周的时间,内科综合二疗区已救治重患60余人。
科学管理,精准诊疗
内科综合二疗区共分三组,组内再细化为四个小组,排班表永远是白夜下白夜下,这些又急、又重的患者,在三组医生手上不停传递推进;因为专业不同,大家都想用专长最大限度照顾每位患者,所以管患者并不划分你我,每位患者,同时拥有守护他的十余位主治医生;遇到问题,立即解决,暂未完全解决,交给下一棒继续,绝不容许拖延;大家锻炼身体、尽量多吃、生怕接力棒在手的那些小时,不能保持最充足的精力。
各位专科的教授与高年资主治医生,在这里变成了“经治医生”,下医嘱、写病历,各种细节琐事处置,亲力亲为。同时大家带着沉积数十年的临床思维,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阻断急症发展的同时,精细关注患者每一项生命体征,重要检验,寻找蛛丝马迹,理清问题源头。
最好的执行力,来源于使命感;用内科医生的细腻,迎战急重症的考验,这,就是内科综合二疗区全新的急诊管理模式。
科内MDT,实时决策
提高效率的同时,没有忘记大家就是相关专业的精兵强将;急诊患者多是多系统器官受累,病情繁复,查房与讨论时,在科室内部自然而然的进行着多学科会诊:患者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如何能更好的帮他解决问题?组员各抒己见,第一时间链接专科处理,给患者一个最完美的方案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疫情之下,特事特办
疫情改变了很多,影响了日常起居。抢救的食醋买不到,王越晖申请,于家傲协调第一时间给患者用上!老年重症补钠受限,大家就自己灌盐胶囊,安排!入院晚的患者家属饿肚子,医生给省盒饭!避免传播关闭空调,给您送暖气片,腹膜透析的患者没有夹子,大家就去商量同疗区的患者,协调,做好消毒“共享”一下!
天是冷的,月是圆的,疫情下,共患难,情是真的。
这里不是急诊,但大家努力做到及时与精准;这里虽是过渡,但大家想患者一小时一小时的改善状态;这里不是“原配”,可是大家彼此敬重着对方的专业、审慎;这里虽也有父母子女,但在这闭环的大家庭里甘之如饴!不知归期,但严阵以待!
朝晖云里藏,蓄晟阳。娇妻弱子望,相隔窗,咫尺似天涯。举臂明一誓,勇力行担当。匹夫不夺志,挺胸膛,踏灭疫猖狂,还我家团圆,天清晏!
来源:内科综合二疗区
提交:刚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