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医疗行为,加强以病例为单元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制订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定义
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顾模式,它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护理。它是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表),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医院服务,以控制诊疗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简单的说:单病种管理(又称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疾病,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安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的医护质量。临床途径要求通过专家小组的协商来设计**的治疗计划,避免由于医生水平不同造成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而不是硬性的规定。而当前"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整个过程限定最高的医疗费用,是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目的之一。
二、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的管理思想
通过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医生的医疗差异,它把病人病情和诊疗过程可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医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病情和治疗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而保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而临床路径运用于医院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在于:
(一)完整性:它是在对绝大多数同种疾病或状态下病人的有效的临床诊疗过程的归纳统一的基础上,由提供医疗护理的有关专家成员共同研究制定的**处置方式;
(二)合作性:以病人为中心设计出标准的诊疗流程,规范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诊疗流程,整合和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三)时效性:强调各项处置活动及治疗的时间性,减少住院日;
(四)满意度:通过向病人及家属做宣传教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增加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医院内各部门,各专业人员沟通合作加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人员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五)差异性:它承认个案差异和例外情况存在,这包括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总结个案差异,能及时发现医院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改进;
(六)标准性:由于是由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设计出的标准诊疗流程,可以成为绩效评定的一些标准;
(七)效益性: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减少了住院时因医护人员治疗程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规范出合理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
三、成立临床路径管理组织
(一)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医疗副院长
成员:医务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药品管理部主任 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 运营办主任 病案室主任
职责:
1、决定本院实施哪个病种或手术的临床路径
2、确定临床路径表的框架与格式
3、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角色
4、确定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方式与政策
5、参与实施临床路径效益的评估与评价
6、组织人员培训
7、提供推展与实施需要的帮助
8、定期召开讨论会,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二)实施小组
组长:科主任 组员:护士长 本科室医护人员 辅助科室的协助人员
职责:
医生的职责
1、在临床路径的计划阶段,负责相关资料收集
2、制定临床路径中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措施
3、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
4、临床路径表内治疗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
5、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6、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护士的职责
- 在临床路径的计划阶段,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
- 依据护理程序,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
- 准备好临床路径表
- 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
- 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
- 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
- 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 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 协定和执行出院计划
- 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
- 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四、临床路径的实施
第一步2009年8月面向全院宣传培训
第二步2009年9月开开始选择一个或两个科室(单病种)作为试点,实行单病种管理。定期考核病种的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费用构成、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单病种管理效果评价并及时通报。
第三步根据试点科室单病种管理的运行效果,再在2010年全院实行单病种管理。
总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方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优胜的地位;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和有效地运用资源。由于临床路径提供了标准化的诊疗过程并对其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