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抗疫随笔(18)|董杉杉:愿每一次朝阳升起都携希望绽放
岁末年初佳节至,熟悉的烟花鞭炮声,仿佛在提醒我们,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攻坚战至今已经持续一年之久,但仍时时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前线”、“抗疫”、“支援”“……”成了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执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何时出发,随时待命。
2021年2月3日晚接到紧急支援通知后,匆匆收拾行囊,来不及跟家人正式道别,次日清晨,我们怀揣着沉甸甸的心情,在护理部副主任郭放的带领下第一时间驰援通化。临别前,护士长再三叮嘱,耳提面命,做好防护,平安回家;途中看着手机不断振动的微信消息,收到的满是祝福以及加油的字眼,不舍之余,内心浮现着一丝丝骄傲。
2月4日这一天正是传统中国的小年夜,4个小时的车程,下车已是夜色将至,在郭放主任的带领下,大家有序入住于通化市杨靖宇干部学院,经过严格的感控培训及考核后,陆续上岗。目标非常明确: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平安回家。
辛丑牛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新年。虽然不能陪伴家人春节团聚,有些许愧疚,但能够陪伴患者一同抗击疫情,心底有着异样的温暖。初次接触新冠患者前,心中还是有些许的忐忑,然而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刹那,仿佛有了盔甲般的安全感,此时的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白衣战士,上阵只为守护。来之前对病毒的那一丝丝胆怯,一进入工作状态后就好似烟消云散了,内心仿佛真的有一股力量在支撑自己,我想这应该是抗疫一线人共同的感触。
这次通化疫情,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进展较快、基础疾病较多,危重病例和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面临巨大挑战。在抗疫工作中,不仅有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治疗,患者之间也是相互鼓励,彼此加油。
其中病区的一名中年男性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治疗过程中,他并没有向病魔低头,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经常鼓励邻床年龄稍大的阿姨:“要对我们国家有信心,要对我们的医护人员有信心,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并且有着足够的救治经验,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顺利出院。”
很庆幸,在大年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经专家再三确认,他的指标达到了出院的标准,送至隔离点继续观察,能够早日与家人团聚。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通化已经快两周了。每当看到患者的状态一天天好转,各项指标也一步步改善,尤其是出院那一刻脸上露出劫后重生的微笑时,真的很替他们开心。匆匆到来,在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之余,来自各个医院的战友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彼此间眼神交流,相互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损,这些给我第一感觉,这是一支抱团取暖的纪律性部队,同时也是一支敢打胜战的队伍,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此刻我们拥有共同的信念——“守护”。新年伊始,夜色正浓,看向窗外星空中骤然乍起的绚烂烟花,默默对自己说一声,加油,胜利在望了!
最后十分感谢来自四面八方的慰问和关怀。2021,通化加油,吉林加油,中国加油!我们一起加油,愿每一次朝阳升起都携希望绽放。我们一起约定,待到春暖花开时,愿山河无恙人如故。
肝胆胰外二科护理平台 董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