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抗疫随笔(1)|赵雪文:号角吹响,重返战场
今天是2021年1月30日,回想去年的此时,我们正在全国抗击疫情最前沿挥汗驰援,没想到今年以同样的方式继续与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着殊死搏斗,不同的是去年是支援他乡,而今年是保卫家园。已经三年除夕(前两年除夕值班,第三年驰援省外)没有和家人一起团聚的我,今年又要“爽约”了。
今天是我们进入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的正好满十天,回想十天前,我们当时正在科室开会,姜谧护士长突然接到电话说要组建医疗队去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医疗队的组成主要是有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经验的、熟练掌握重症护理技术的人员。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很复杂,既有激动,又有紧张,既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又有一些微微的担心,唯一不同的是少了去年的那份惶恐,令我激动的是又可以奋战在一线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了,紧张的是怕自己不在医疗队的名单之中,兴奋的是又可以和战友们背靠背一起并肩作战了,而担心的是又有可能会错过女儿出生后的第二个生日了。说时迟,那时快,当领导复述出自己的名字时,我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因为名单里——有我。
接到通知后科室几位主任及姜谧护士长、金丽英副护士长十分重视,立即着手为我们准备各种物资,并让我们回家安排好一切事物,时刻准备出发。
1月20日上午,在大部队还未正式出发前,刘彬院长、李虹彦副院长以及高岚护士长、昝涛护士长等以及各个护理组长已提前赶到传染病医院进行先期对接工作,熟悉疗区,调配物资,梳理流程,这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匆匆返回医院参加了一个简短的出征仪式后我们又返回传染病医院继续做准备工作,因为晚上就要接收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李虹彦副院长与我们一同忙碌到了凌晨一点多,在确保各项物资充足,各项流程完善之后,我们顺利收治了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就这样,我们的保卫家园战斗正式打响了!
相比去年而言,可以说这次情况更加复杂,因为患者多为老年人,好多原本就有基础性疾病,情况比较严重,这就给我们医疗队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即使这样,大家都干劲十足,毫无怨言。同样,在背后的家人们也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院内采购、后勤、工会等各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科室同事、领导不断为我们提供各种帮助,保证我们心无旁骛的专心工作,家里的妻子也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默默在家照顾一岁多的女儿和行动不便的父亲。
十天的支援工作使我感触颇多,因为这十天我只护理了一名患者,是一位68岁的老大爷,病情较重,从最初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到机械通气辅助下俯卧位通气,再到后来的床旁ECMO辅助治疗,到现在的ECMO辅助治疗下的俯卧位通气。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手机查看大爷最新的血气分析结果,各项辅助仪器的参数:呼吸机的氧浓度是多少了?ECMO的转速有没有变化?血流量有何改变?病情有何变化?
作为护理的同行往往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当你护理的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的时候,你的心情会莫名的好,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很轻松,也喜欢和同事说话聊天,但当你护理的患者病情变得糟糕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得很差,甚至不想多说一句话,只想默默的一个人安静一会儿,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不应该将工作与个人情感混淆,但就是控制不住,也许真的就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吧。
值得我幸运的是,我有以我们张欣婷为首的组长及组内的小伙伴们不断给予的帮助,在我忙乱的时候帮我做各种处置,在我感到心理压力大而无助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一些轻松活跃的小趣事,让我重新鼓起新的斗志,继续前进!
我们医疗队整建制接管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后,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保卫自己的家乡,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定要战胜这次疫情,一定要保卫家乡安全,第一位患者成功康复出院的消息让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因为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有第二个就会有三四五六七个,这是吹响胜利的号角,指引着我们继续全力以赴的奋斗…
图文/心胸外科护理平台赵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