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抗“疫”英雄|揭秘央视新闻“偏爱”的这支重症医疗队
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到武汉肺科医院,从“吉林智慧”到“榜样力量”,中央媒体先后7次聚焦、13次播报这支打不垮、压不倒的重症医疗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他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艰苦处境与交锋实况,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们的团结有序、担当作为。
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医疗队能够得到如此“青睐”?让我们跟随央视纪录的镜头,走进他们的世界。
由吕国悦副院长带领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是一支整体专业涵盖呼吸、老年、重症、神经内科、心内科、心外科、胸外、急救、麻醉等多学科的精英战队,也是继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一批援武汉医疗队出征第13天后,医院派去抗疫主战场武汉的最“硬核”力量。
从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增派医疗队驰援武汉的任务,他们3小时请缨出战、迅速集结,14小时收拾行囊、告别亲友,21小时整顿调度、踏上征程,24小时 张弓绷弦、蓄势待发,随后仅经过一天的培训,就冲进战场,直面新冠病毒的“枪林弹雨”。“战斗已经打响,作为白衣战士,能够冲锋在前,走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1】CCTV-13《新闻直播间》20200214:吉林 战疫情 援武汉医疗队与吉大一院远程多学科会诊
http://tv.cctv.com/2020/02/14/VIDEx2XHGYM1v8b1N6GsBEPP200214.shtml
2月12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视频连线远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救援工作的第五批医疗队成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病例的远程多学科会诊。
因该院区收治的患者高龄人员多、基础疾病多、病情进展快,病情不平稳。为了提高武汉一线患者的治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切切实实为一线排忧解难,吕国悦副院长、郑杨教授带领前方医疗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详细总结归纳出5天来遇到的3个涉及学科比较广泛、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的疑难病例,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团进行远程会诊。
在90余分钟的时间里,吉大一院的专家团争分夺秒、精益求精地分析研讨每一个病例的疑难问题,结合武汉一线救治条件,提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应对方案。
为了加大救治力度,尽快开展ECMO、床旁血滤、有创呼吸机等技术和设备的开展和使用,医院增派了心脏外科、麻醉科、超声科等4名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前往武汉,与这支重症救治医疗队合并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2】CCTV-1《新闻联播》20200218、CCTV-13《东方时空》 20200219、CCTV-13《24小时》20200219、CCTV-4《中国新闻》20200219、CCTV-2《第一时间》 20200220:记者探访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http://tv.cctv.com/2020/02/18/VIDEFiSoKLeYlCvzR0ha4mxW200218.shtml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是武汉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全国18支医疗队在这里开展救治工作。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临危受命,在短时间内迅速改造为重症救治定点医院,目前床位数量已经达到1135张,其中还包括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来自北京、吉林、山西、河南、江苏、陕西、山东、湖南等省市的18支医疗队,2412位医护人员汇聚于此,记者到访时,吉大一院第五批医疗队正忙着往病房送急救设备——血滤机。
吕国悦负责的病区有9位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为此紧急调配了血滤机、呼吸机、“人工肺”等设备,在普通重症病房增配了ICU的监护救治设备。在办公室黑板上,记者看到当天有10位患者准备采集咽拭子进行分泌物实验。
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医疗队采取整体作战、分工协作的方式,每支队伍负责整建制接管一个病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每个病区派驻本院医生和护士,加强与各医疗队的沟通协调,使各方合作更加顺畅。
截至目前,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已经累计收治1207位重症患者,通过各医疗队全力医治,已经有94位患者治愈出院。
在这个134人的大家庭里,共有女性医务工作者91人。作为医疗队的中坚力量,她们不再是妻子、女儿、母亲,而是以一名战士的身份,扛起了守卫生命的钢枪。可是,再厚重的防护服,也掩盖不了她们窈窕的身影;再模糊的护目镜,也挡不住她们秋水般的眼睛。
她们披着最坚硬的盔甲,却守护着最柔软的心。
【3】CCTV-13《东方时空》20200311:武汉日记:疫情结束之后你最想做些什么?
http://tv.cctv.com/2020/03/11/VIDEMZD5xLZMKkFUztlurhQz200311.shtml
3月10号,武汉的所有方舱医院已经全部休舱,疫情的整体防控形势也在持续地向好。早春三月,春天的生机随处可见,在这次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女性占据了医务人员绝大多数的比例那么在疫情结束之后,她们最想做什么呢?
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郑杨:我最想做的不是一件事,应该说有很多事我都特别想做。
神经内科护士长高岚: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结束后,去美国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感染科护士长朱媛:我想回家抱抱女儿,想带她一起去看大海,去挖沙。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医疗防护措施并不到位。领队吕国悦想,必须在这些防护上进行创新改善,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为此,他带领团队集中智慧,创新发明了多功能防护面屏、传染病专用听诊器、一次性插管用防喷溅隔离巾及咽拭子采集装置等,并及时进行了成果转化。各项产品均已投入临床使用,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医护人员安全。
【4】CCTV-13《战疫情特别报道》 20200312:武汉直播间:介绍重症病例救治过程中摸索出的科学方法
http://tv.cctv.com/2020/03/12/VIDENc7oa4fNf3XKazMRvhpn200312.shtml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队长、副院长吕国悦,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就重症病例救治过程中摸索出的科学方法和创新举措进行交流,介绍了4项创新发明成果,展现武汉一线的医者智慧与担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沧海横流上,一叶叶满载着希望的扁舟,迎着风浪簇拥向前。作为舵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在咬牙坚守,搁置生死,宽纳众生。
【5】CCTV-1《新闻联播》20200318、CCTV-13《24小时》20200317:护士长高岚:守在你身旁 守护你生命
http://tv.cctv.com/2020/03/18/VIDE4lxF2hCYQpIXG0eM9kfS200318.shtml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终于脱离危险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异常凶险,但拔管时的危险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镇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清醒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容易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为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准备。
拔管操作一切顺利,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流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详细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基础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08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领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成功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抗疫前期,前线的医疗物资远无法满足重症治疗的需求。后方吉大一院的倾力支援,为重症救治医疗队破除了重症患者的救治困局。
2月11日,一辆载“希望”和“曙光”、装载各种急需医疗设备和物资的急救车从吉大一院星夜出发,开赴武汉;14日,两辆满载ECMO、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重症救治所需医疗物资的车辆再次出发……
ICU高端设备配置齐全、全部到位,重症救治医疗队在最短时间内营造了一个ICU救治环境,取得了抗疫主动权。
【6】CCTV-13《焦点访谈》20200402、CCTV-13《战疫情特别报道》20200404:紧急行动 倾力相助
http://tv.cctv.com/2020/04/02/VIDE7c005LziL27SS35nTXDk200402.shtml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勇敢的战士,那么医疗物资就是他们手中的枪,没有这样专业的设备,就没法安全地转运病人。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在这场战役中,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全力以赴保障医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调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还没有拆封的一台设备直接运了过来。这些医院都只有一个目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抢救生命,不计代价。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吕国悦说:“医院没有考虑到任何成本代价,就是觉得作为一个大型的公立医院,能够在后方为武汉抗疫工作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我们现在所带来的设备如何拿回去,怎么使用,或者我们拿不拿回去,现在都没有考虑。”
3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明确,要在武汉保留高水平重症救治力量,降低病亡率。越到最后,救治难度会越大,把最高水平的国家队留下来,战斗到最后,这既是责任担当、慎终如始,也是给还没有出院的患者一个定心丸、一份信心。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完胜告捷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又一次执甲逆行,前往武汉肺科医院抗疫攻坚!
【7】4月7日,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将播出我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转战肺科医院参与重症治疗及党建工作情况。
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整整2个月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披星月、斩荆棘,顶着超负荷的身心压力,从死神手里抢夺生命。从接管疗区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清空封仓,从转战武汉肺科医院到清理最后的战场,他们经历了太多,也等待了太久。
誉满天下,名动四夷。如今,他们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他们的任务,即将荣归故里,回到那个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北国春城。
家乡春意渐浓,欢迎英雄回家! (整理:徐逸婷 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