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春城 战“疫”情|坚守也是一种使命——战斗中的急诊外科
2020年初,当千家万户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新一年到来时,一种未知名的冠状病毒感染在武汉爆发,继而在中华大地肆虐开来,使得喜庆的气氛立即笼罩了一份阴霾,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同行们纷纷逆行驰援武汉,开启了保卫战的序幕。
急诊外科作为医院前沿科室,人员紧张、工作繁忙、感染风险高,尽管如此,科室所有医生依然坚守岗位。
一、急诊门诊24小时出诊、危重病人优先快捷诊治
急诊外科门诊每天两名医师出诊,一位负责普通患者诊疗,另一位负责危重症病人抢救,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省内多家同级医院停止接诊,诸多病人拥至我院,急诊工作量较平时瞬间加大,虽然忙碌,但工作有条不紊,同时,为避免发热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进入医院造成交叉传染,科室护理平台与保安部、病人服务中心沟通,设置出入口监测岗,详细记录每一位就诊病人及家属的信息,限制陪护人数,最大限度避免感染的发生。
2月3日夜间22:00,科室陈帅医生接到通知:第二天紧急驰援武汉,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成员,他没有丝毫迟疑,连夜与家里人做简短沟通后,第二天就随队奔赴至武汉,参加方舱医院的建设及病人收治工作。
科室刘国辉主任为陈帅主治医师践行
陈帅主治医师(左起第三人)在武汉方舱医院
陈帅主治医师收到的江汉方舱医院感谢信
陈帅医生支援武汉后,科室人员值班密度进一步增加,且经常是连续24小时值班,每人每周只能休息1天,无需各种解释,各位医生不计报酬、毫无怨言坚持在岗,截至目前,所有医生无一人请假。
看到新闻报道:武汉仍需大量医护人员和医院组织建立应急梯队的的通知后,科室三名党员医生第一时间上交请战书,他们当中年龄最大45岁、最小30岁,“家里安排妥当,我可以!”“我年轻、没结婚,年富力强,让我去!”这是疫情期间大家第一次“争吵“。
科室党员医生提交的请战书
急诊外科作为较高风险科室,疫情初期,全院物资紧张,刘国辉主任积极筹措为大家购置口罩,初喆护士长购买牛奶、鸡蛋以供大家补充体力,医生曲俸江购买护目镜20个捐赠科室使用,用自身实际行动展示着白求恩一院人尚美至善的风采。
急诊病人以危重症为特点,紧急生命支持技术——气管插管术尤显重要,疫情期间,刘国辉主任组织大家分批学习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术,丰富医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科室医生在学习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术
截至目前,疫情期间急诊外科已经接诊高空坠落致多处损伤且无主危重病人共计8例(其中3例来院时血压已测不清),均为长春市120急救中心从事发现场直接运送至我院,仅3月14日夜班期间就占2例,以上所有病人进监护抢救室后接诊医师第一时间请示院里开放绿色通道,迅速处置抢救。同时组织相关科室会诊,3月14日夜间的一例病人来院后血压已测不清,抢救同时需紧急输血,值班医生曲俸江又紧急联系相关科室,由于“血荒“,经多方协调将院内仅存的2单位满足病人的红细胞悬液输入给该病人,生命体征略平稳后转入ICU科进行后续治疗。
急诊外科医生在为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行气管插管术
二、病房随时接诊入院病人
疫情初始之际,刘国辉主任与病房李艳华护士长充分沟通后指示:满足条件并按照医院相关要求排除新冠肺炎的外科重症病人,应收尽收。病房管床医生每日查房,刘国辉主任除每日于急诊门诊会诊病人外,也坚持每天按时查房,李艳华护士长积极配合,病房门口设置测温岗、组织大家自制防护面具、合理安排值班保证护理质量。急诊外科病房仅有20张普通床位,疫情期间科室在没有监护病房的条件下,病房仍收治了危重病人,急性重症胰腺炎、脓毒症感染休克、车祸所致多发伤、肾盂积水重症感染、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这里转危为安并治愈出院,病房每日病人住院率90%以上。医生魏久兴为避免将潜在危险带入家中,每日下班后自行在租处隔离,孩子在与父亲的一次对话里这样说:“爸爸,我不淘气了,能不能回来看看我?“看似平常的话语,此时却显得心酸,在这里,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使命与担当。
三、关心护理同事,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疫情期间,护士同样无私的奉献与付出,正如复旦华山医院张文宏主任所说:“你现在认为我们的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就有多重要,完整的应该叫做医护人员。“医护永远是一家人,在3月8日到来之际,急诊外科为护理平台护士们送去节日蛋糕,让护理姐妹们感受到关爱,有医有护,病人才能康复。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永不放弃,以精诚真心、至善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急诊外科人说到做到。春暖花开到来时,相信胜利就在不远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们医护人员肯定逆风而上,虽然没有去前线,但我们依然在一线,所以,坚守也是一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