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春城 战“疫”情|遥相守望,盼凯旋
2020年出,新冠疫情自武汉起,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全国医护人员闻令而动,舍小家而顾大义,逆行驰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派出7批医疗救援队共214名精兵强将奔赴武汉战场,其中包括急诊ICU护理平台5名护士。急令如山,急诊ICU数十名护士主动请缨,迟红丽护士长紧急调配人员,在保证科室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同时,从37名在岗护士中甄选5名护理骨干奔赴武汉战场。
1月26日,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一批医疗救援队出征的是张卉,接到通知时,张卉刚刚回到老家——延边市安图县,还没来得及吃上爸爸煮的热腾腾的饺子,便毅然决然地踏上回长征程。张卉在2016年取得全国呼吸机治疗师证书,是护理硕士研究生、科室护理技术督导兼呼吸机护理小组组长,致力于钻研危重症患者呼吸道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此次出征,她信心满满,临“疫情”而受命,解患者于危难,这是她心中所迸发的力量。出征之时,她怕经受不住离别的场景,没有告诉大家出发日期,护士长赶到机场送行,一再嘱托和叮咛,泪水已渐渐模糊了消失在视线中的背影。
2月7日,急诊ICU王瑜、马静、刘利、郭小龙再次出征,当日你们临行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护士长和科室人员帮你们整肃行囊,尽可能配齐你们所需的防护用品,护士长反复强调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担忧你们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看到你们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尿不湿、泡面、纸尿裤等,心酸和不忍油然而生。
科室里所有人都很惦念你们,会想念刘利憨憨的笑容。刘利老家远在山东,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每逢节假日,异常繁忙,已经连续有5个春节没有与家人团聚了,但却从无怨言,始终坚守。那一刻,你临行前草草剪的短发、忙碌的背影、汗水浸湿的衬衫似乎让我们看了武汉防护服下汗流浃背的勇士。
我们也会怀念马静的“唠叨”,马静虽然生在90后,但是确有着“管家婆”的气场,会操心科室的大小事宜,从库房的精细管理、一针一物的报费项目到科室新技术及业务的开展,都能够做到事无巨细。
还有意志力超强的王瑜,她的自信和乐观总是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几个月前的她还是一个小胖妹,通过不懈努力,现在的她被我们称之为“瘦猴”,她的求学经历比较艰苦,但是正是因为这份艰苦让她始终将感恩之心埋藏于心底,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她,工作中严谨、创新,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能够耐心细致,生活中也能够由己及人,主动帮助实习护生解决问题,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想念帅气而又绅士的郭小龙,小龙的爱人也是一名很优秀的护士,小龙在临行前为了不让父母担忧,并没有将出征计划告知父母,家中宝宝嗷嗷待哺,全权交由爱人照护。疫情如山,小龙毅然将这份责任抗在肩上,把忧虑埋藏于心底,负重而行。还记得出发前的你为了不引起父母的“怀疑”,仅带了很少的随身物品来到科室,大家为你出行备品不足而担忧,你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
时间悄然而逝,距离你们出征日期已经有1月有余了,急诊ICU的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都惦念牵挂着你们的安危,家里的留守人员也在坚守阵地,为你们打好后备战。2月24日,科室相继派出2名骨干护士鲁明媛和杨艳支援感染科病房,为家乡的抗疫之战尽股肱之力。3月,武汉的早樱已然绽放了吧,氤氲樱花的香气,春暖花开已不再是遥遥无期了,看着每日新增病例的骤然下降,也默默的数着你们的归期,你们也一定想念家乡的味道了吧,希望武汉的你们一切都好,远在家乡的我们默默守候,期待你们的凯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ICU护理平台
文字编辑:杨卓
图片:迟红丽、郭人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