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抗疫”医护手记(29)|支援发热门诊手记两篇:孟令佳、王蕾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ICU护士孟令佳:我向心外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王蕾:我的样子,我们的样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ICU护士孟令佳
我向心外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若有战、召必回,大年初二在接到所有医护人员全体返长的通知后,我立即返回长春,把3周岁的女儿留在老家,并报名驰援武汉,很荣幸我被选为驰援武汉的第二梯队,但两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接到去武汉支援的调派,只能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焦急待命。
2月28日,得知我科室支援感染科ECMO团队的护士要轮岗,我立即跟领导请命:让我去吧,我一定能完成ECMO的看护,在看护好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得到领导的同意后,我迅速做好备战,3月1日入住隔离酒店,做好消毒,准备上岗。
3月3日是我的第一个班次,前一晚一直辗转反侧,睡不到1小时就醒,终于伴随着凌晨3:50的闹钟声,我起来洗漱,简单的用餐后与同组的战友集合,由于上班期间不可以喝水、解手,那样会浪费防护服,所以我只简单的吃了个面包,与小伙伴集合后,4:30准时出发,到达医院后,内心紧张又激动,组长协助我穿防护服,告诉我如何做更好的防护,与上一组班护士交接完毕,我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组长说我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9:46,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心率快、血压低、血氧测不出,没想到我第一个班就遇上抢救,我们迅速配合医生开始抢救,领导们得知患者病情加重,也迅速过来指导,参与抢救,我负责确保ECMO的正常运转及重症单的记录,在抢救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也在薛曌平护士长和鞠桂萍护士长的帮助下迅速得到解决,心里紧张但不慌乱,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但在主任的指导、医护的共同配合下,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的指标终于平稳,抢救过程中ECMO也始终可以正常工作,我的心踏实了,我向我的心外科更向我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班后,护理部各级领导都对我们给予了深切的慰问和关怀,让我们倍感暖心,虽然我们身处一线,但我们有强大的后盾,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今晨得知大娘(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了,并解除隔离,这让我喜出望外,更让我坚信,只要有坚定地信念,胜利就在眼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平台王蕾
我的样子,我们的样子
我是一名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同事们都喊我蕾蕾或是蕾姐。此刻,我的很多同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正奋战在抗疫的最前沿—武汉。我挂念!我担心!我更渴望和他们一起工作!
二月下旬,经科室安排,我自愿前往我院感染症科支援,参与我院NCP患者的护理工作。在这里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NCP。由于面对的敌人异常狡猾,以往驾轻就熟的操作仿佛多了几分生疏。身上的防护服密不透风,整个人好像时刻身处温室大棚,没等动就已汗流浃背;护目镜里还要带一副眼镜,一旦出现水汽自然特别麻烦;厚厚的手套戴在手上大大降低了手感,加大了二次穿刺的机会;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物资消耗,一经武装到位就不能进食或上厕所。
NCP无疑给部分患者带来了焦虑和痛苦。但随着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行,全国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希望的眼睛,那是对生命的渴望,对战胜疫情的决心。无论是奋战在前线还是坚守在后方,我们都承受着生命之重,并且负重前行!
个人的困难是有的,个人的困难是勇于克服的,个人的困难是值得克服的。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后盾,支持我们的家人,给予我们关心鼓励的科室的领导、老师和兄弟姐妹们,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医院,我们强大的国家!作为全国抗疫护理工作者中的一员,我愿意多做一些,和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一起打一个大大的胜仗。
我们的身上写着各自的姓名,我们的心里刻有同样一份职责。我是王蕾,我很渺小,像远空的一颗星星;我们是爱国者,我们很大,像天上的那颗太阳。等胜利时,摘下口罩,不问伤疤,只管欢笑,也许会没人认出,但这就是你的样子,我的样子,我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