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抗“疫”先锋(12)|昝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重症护理人”
编者按:
和衷共济,风月同天。截至2020年2月15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先后派出7批援武汉医疗队214名医护人员,以及超过2000万元的设备、药品等物资。在与疫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抗疫”一线,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以实际行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昝涛,女,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8月出生。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科护理平台护士长。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2001年参加工作,2003年参加吉林省SARS救治工作,2008年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并火线入党,2009年参加甲流救治工作,2020年参加NCP救治工作。
时刻准备着
春节前一直在关注武汉NCP的情况,作为一名参加过多次公共卫生救援事件的重症护士,职业嗅觉让昝涛感受到了当年SARS的气氛,在积极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相关防护措施的同时,1月22日,她在科室召开了全体护士的动员大会,给护士们讲解了病毒性肺炎防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号召大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一旦战役打响,大家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因为大年初一早晨,大家都不爱起床,为了让大家过好年,所以多年来昝涛习惯了每年大年初一值班。春节的重症医学科没有一丝年的味道,38张重患床爆满,整个上午都在忙着执行医嘱,中午11:40刚忙完最后一个医嘱,就接到了护理部丛悦副主任的电话,20分钟内上报4名援鄂护士,昝涛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去!
激动而平静的心
上一线,对于昝涛来说,是必然之举,她给自己总结了几个原因:1.有SARS的救治经验,2.有多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经验,3.心理素质好,能够保证团队人员的情绪稳定。
虽然昝涛全力争取,但是考虑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上级领导并没有立刻批准。ICU科里重患很多,如果护士长突然离开,担心护理工作质量没办法保证。因为事先动员工作充分,加上科室护士个人素质及觉悟都很高,10分钟就完成了援鄂人员的上报工作。
接下来的时间,昝涛心急如焚,着手给4名第一批支援武汉的护理人员进行各种防护物资及生活用品准备,为了能给他们买到抗病毒用药阿比多尔,下班后,昝涛跑遍了医院附近的药店,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九点了。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在为出发做各项准备,科里的工作内容逐项交接给了三位组长。2月6日晚上,当昝涛接到作为第五批队员出发驰援武汉的命令时,她的内心是激动而平静的。激动是因为终于等到了出发的命令,平静是因为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抵达武汉后难忘的最初96小时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就是一个战场。抵达武汉后的每一名队员都是战士。时间和空间,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模糊了概念。昝涛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根本没有时间睡觉。当时,见到她的每一个人都在说“你要多休息!”
2月7日晚到达武汉的,当晚一直在忙着分物资,然后就是护理人员分配。8日上午,吕院长组织开会分配任务,下午去了同济实地考察病房。2月9号上午10点高岚护士长带领昝涛等从酒店出发去同济,然后就一直在为当晚收病人做准备,最终是10日早晨4点回的酒店,七点钟继续起床干活,11点又去了医院,晚上10点多回到了酒店。那段时间,昝涛的睡眠主要靠坐班车的时间来补充,因为在医院没有时间休息,在酒店又时刻担心病房,所以只有在车上她才能放心睡觉。昝涛说:没有觉得自己累,因为吕国悦院长和高岚护士长比我更辛苦。他们都在忙的时候,我没理由休息。
让穿脱防护服流时间短30分钟
在一线开展工作,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昝涛最关心护士穿脱防护服的过程和交接班。为了保证防护效果,昝涛反复研究防护服穿脱流程,在高岚护士长的指导下,她和肝胆外一科李京不断琢磨,最终综合同济的指导流程确定了自己病区的穿脱流程。最终,使穿脱防护服的时间从最初的70分钟缩减至40分钟。
NCP的病人没有纸制病历,同济的电子系统与吉大一院也不同,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高岚护士长的带领下,昝涛反复修改护理交接记录及病情观察记录,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改进危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她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受到了同济团队的高度评价。
为了首例血滤熬了一个通宵
让昝涛最难以忘却的经历,是在武汉一线配合心内科郑杨教授开展第一例血滤。2月17日早晨7:30上班,下午得到消息,血滤机会于当晚到达病区。于是,昝涛下班后就没有回酒店,等待着仪器到同济医院后,尽快投入使用。晚上接到血滤机后就开始进行准备,最终在凌晨一点顺利上机。整整忙碌了一个通宵,昝涛第二天早晨6点坐车回的酒店。虽然十分疲惫,但是昝涛却感觉十分开心。
错过儿子8岁生日是作为母亲的遗憾
2月22日是昝涛儿子的8岁生日。那天她一直在忙,晚上9点多才开完会。昝涛终于腾出时间,想起来给孩子打电话给他生日祝福,可是孩子已经沉沉入睡了。电话里,昝涛听爱人说,孩子下午的时候哭了,说妈妈一点儿都不想他。当时,昝涛心里有一点点酸,很想把儿子叫醒告诉他:妈妈以后陪你过生日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可是如果我不努力工作,可能就会有病人失去过下一个生日的机会。
最终,昝涛还是忍住了叫醒他的冲动,没有及时送上8岁生日的祝福,就让他安然地做一个美梦吧。
期待胜利的到来
昝涛说: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作为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救治NCP危重病人,是一名吉大一院重症护士的荣耀!她借用协和同道的一句话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不想赘述工作中的辛苦,因为没有一场战役不惨烈,我们只期待最终胜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