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大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领导班子
    • 硬件建设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 医院风光
    • 联系我们
  • 党建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史学习
    • 廉政建设
    • 党务公开
    • 党建学习
    • 医德医风
    • 组织发展
    • 组织结构
  • 医疗管理
    • 医务动态
    • 核心制度
    • 医疗质量管理
    • 医疗安全
    • 依法执业
    • 应急管理
    • 病案管理
    • 器官捐献工作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教学部介绍
    • 最新消息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门诊管理
    • 门诊动态
    • 就诊指南
    • 特色专病门诊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 天使风采
    • 招聘信息
    • 在职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社会工作部
    •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医疗救助
    • 志愿服务
    • 公益活动
    • 社工实习
    • 行业交流
    • 取得荣誉
  • 统战工作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告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农工党
    • 农工党
    • 九三学社
    • 无党派人士
  • 出版中心
  • 外联工作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快讯

一院“抗疫”医护手记(13)|支援发热门诊手记4篇:赵亭亭、王璐、姜伟、赫子懿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02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护理平台赵亭亭:疫情当前,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皮肤护理平台王璐:美好定将如期而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疼痛护理平台姜伟:滚蛋吧!新冠君!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及整形修复护理平台赫子懿:在感染科支援的日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护理平台赵亭亭

疫情当前,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春节前夕,一场突如而来的疫情牵动了十几亿人的心。看着一批批的白衣战士逆向而行、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做为一名护士的我,也想在这个紧急时期做点什么,于是我毅然向科室提交了援武汉申请。

等待的日子总是漫长,几天后,我终于接到吴杰护士长的电话,说是有机会支援感染科。我没有丝毫犹豫,一心想着我也可以为防疫出一份力了!仓促地收拾行李后,我便开始接受院内培训,期间陆续收到了科室姐妹的支持与鼓励——“亭姐加油!”“亭亭,我给你送口罩去”、“缺啥东西你吱声!”“注意防护,平安归来……”虽然数次练习穿脱防护服闷得我透不过气来,但一想到有你们这样坚强的后盾,想到会有更多患者脱离危险,这苦中也便带上了甜。

为了保护、帮助患者,防护工作不能有一丝懈怠。当我全副武装穿过缓冲区,我的脚下坚定,心中自豪。真好,我也成了抗疫大军中的一员。

分诊岗说不苦是骗人的。说话多,嗓子干疼,总忍不住干咳几声。这个时候,前来排查的大娘还没等我问完问题,就探过身来小声对我说:“孩子,你这不咳嗽吗?也得好好查查啊!”“没事儿大娘,我们这防护可严了!”“那也不行,你这地儿多危险呐,万一有事儿爸妈得多心疼。”大娘的话让我心中一暖,也不禁勾起年后返岗前妈妈叮嘱的一幕,鼻子一酸。为了不让家里担心,我从没和他们提过支援的事情。我有时会好奇,以后他们知道了,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心里一定会很骄傲吧!哈哈!

防护服可以保护我和患者,同时也有诸多不便。戴着厚厚的手套摸不清血管,原本简单熟练地操作也变得困难。“孩子,不着急,扎不上也没事儿。”“谢谢护士,我这血管不好找,你带着手套能一针扎上真不容易。”身体不适的阿姨还不忘给我打气,我也变得信心十足。最怕的就是给小朋友扎针,“阿姨你轻点!”或者没系止血带就开始哇哇大哭。“虽然阿姨很心疼你,但是为了打败大魔王,必须挨这一针啊!”小朋友们不要怕,不管你们在扎针时是咬紧牙关还是放肆大哭,我相信你们将来都会成长为勇敢的人,换你们去保护世界!

在这里的日子是开心的,因为总是喜讯连连。“大爷,你的二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可以收拾一下东西出院了。”“孩子,谢谢你们这几天的照顾,虽然现在也不知道你们都长啥样,但你们都是好样的!”看着竖起的大拇指和口罩后面的笑脸,我想这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和动力。

除了对患者的日常照护,消毒隔离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器械、床单元、桌面、台面、门把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每天睡前习惯性地打开疫情地图,看到确诊、疑似病例数连续下降,一身的疲惫终于一扫而光。“不忙你们就歇一歇”、“好好休息,保护好自己”,鞠桂萍护士长和吴杰护士长的关心更让人备感温暖。

短短几天,我们这支来自全院不同科室组建的团队,虽然彼此只能透过护目镜确认眼神,但已经成为了非常默契的伙伴。“别着急,我帮你穿”、“累了你去睡一会儿,有我呢”……我们互相打气,互道加油,建立了特殊时期下的战友情。希望我们能早日卸下戎装,然后互相拍拍肩膀自豪地说:“这时代的一粒灰,我们曾一起抗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皮肤护理平台王璐

美好定将如期而至

借一寸三九天里,洌洌暖阳

融这茫茫人间刺骨凉

借一段往日旋律,婉转悠扬

把这不能说的轻轻唱

——《借》

伴随歌声,静下心来仔细回想,却已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开始关注这场“新冠”疫情,或许是从电视上、网络上,从周围人们的谈论中,从铺天盖地的新闻爆发中。

只记得是1月份,一天吃晚餐时,我看到了护士长在群里发布的自愿支援报名表。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我想报名,我想去一线。和父母及爱人沟通后,我便填写了报名表,上交给了护士长。

直到2月9号中午,我才接到科室护士长的电话,告诉我可以去支援感染科。下午,我去参加院里组织的培训,心里又激动又紧张。下午1:30,我们所有即将一起奋战的小伙伴们接受了院里领导们为我们开展的专业培训,记笔记的、看课件的、研究工作流程的,每人个人眼中没有恐惧、没有害怕,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护理工作满满的信心。我将自己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觉得无比安心。

回家后,我看到爱人正在帮我收拾行囊,爸妈做了一桌丰盛可口的晚餐,家里的亲戚、科室领导和同事们发来了一条又一条的叮嘱信息。我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句未说出口的担心,但却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鼓励我,我已然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

经过了几天的培训,我们拿起行装,来到了医院为我们精心选择的隔离酒店,这里的设施应有尽有,物品也十分齐全。

13号,我正式上岗了,即将穿上那承载使命的防护服。但是当我戴上口罩时,突然有了一种憋气的感觉。厚厚的防护服让我走起来也像企鹅一样,大大的护目镜更是和我自己的眼镜紧紧地亲密接触着,卡在我的鼻梁上。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我看着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工作伙伴,陌生的病人病情,我调整呼吸,调整步伐,调整心态,让自己很快地投入到了护理工作中,认真完成了所有工作。下班后,感染科鞠护士长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反复叮嘱我们:“要洗手,漱口,多喝水,多吃饭,好好休息……”感受到话里满满的关心,我的心里暖暖的,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之后每一天工作的信念。脱下防护服后,我发现自己额头上、脸上、耳朵上、手腕上全是压痕,第一反应不是痛,也不是好丑,反而为自己来到“新冠”战役的一线,为满是压痕的自己感到自豪。

吉大一院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家”。这里有小伙伴们的相互支持,有领导们的问候与牵挂,“抗战一线”的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鼓舞。当我看见发热门诊的患者筛查之后拿着化验单开心地离开医院时,看见住院留观患者检查阴性后拿着解除隔离的诊断书离开医院时,听到每一句“感谢”“您辛苦了”“你们是长春人民的骄傲”时,我发自内心觉得感动,自豪,更坚定了我奋战一线的决心。

让我们互相鼓舞,一起努力,一群人,一条心,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

2020,爱你爱你,这本应是美好的一年。我相信,爱,能战胜一切,美好定将如期而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疼痛护理平台姜伟

滚蛋吧!新冠君!

盼望已久的春节来了,令我格外激动的是,这是5年来我第一次回老家与爸妈一起过春节。奶奶今年已经92岁高龄。坐在热炕头上和家人共享团圆时刻,心里说不出的平静和幸福……

然而,就当我们沉浸在阖家欢乐的氛围中时,我得知了武汉的疫情,心中开始默默为武汉加油,祈祷前方的医护人员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作为同行,我更加能体会到她们的付出与辛苦。

疫情还是爆发了,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严重。当我正思考着是否能为前方做些什么的时候,科室群里发来了消息,全员备战!此刻,使命感油然而生。内心不再紧张,也不再彷徨,因为我知道,我终将会为这次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大事大非面前,我的家人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这令我很感动!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母亲和妹妹的担忧。

提前回到长春,我第一批报了名,申请去武汉支援!想到可能会与4岁的儿子分别很长时间,心中也会生出不舍。但我知道,若是不能为这次疫情尽一份力,那我将遗憾终生。

等待的日子总是煎熬的,2月9日我终于接到通知——支援本院感染科一线。虽不是去武汉,但也是站在了疫情的最前沿!与家人的分别没有痛哭流涕,因为没有时间去酝酿离别时的伤感,接到紧急通知后,我利用十分钟时间整理好行李,与孩子拥抱了一下,就直奔医院而来。老公在送我的路上也没有太多的话,只是一直望着我走进了医院。

当天晚上,我怀揣着忐忑与激动的心情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这里就是我与疫情斗争的战场,虽然在全国的疫情面前,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能够因为我平凡的工作而使疫情早点、哪怕是提前一分钟结束,我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因为有无数和我一样的医护人员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终将取得胜利!

从未想过,一个如此平凡的我也可以成为逆行者,也可以为守护这座城市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月11日凌晨,我们正在对一名77岁重患实施抢救。气管插管,应用有创呼吸机……我和对班的老师忙活了许久。忽然得知奶奶病逝的消息,伤心的泪水、鼻涕浸湿了我的口罩,在紧勒的护目镜中存留着。一个声音告诉我,必须要冷静下来,回归到我的工作中去,我的患者需要我!没有机会送上奶奶最后一程,是我终生的遗憾,但我知道奶奶一定会理解并支持我,愿奶奶在天堂安好!

在此特别感谢院领导的悉心关怀,感谢后勤部的温暖保障,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奋勇抗疫。工作中,来自全院不同科室的老师们虽然看不清楚对方的面容,但都在互相帮助,温暖着彼此,我想这便是战友情谊吧!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滚蛋吧!新冠君!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及整形修复护理平台赫子懿

在感染科支援的日子

“dai奶,太奶……奶……”一转眼,十个月的女儿已经开始牙牙学语,视频电话那头的奶奶也笑得格外开心。过年前,我便和老公商量着,今年过年一定要回老家看看已经年过80的奶奶,奶奶一向对我疼爱有加,对我的女儿更是多了一份“隔辈人”的牵挂。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们新春团聚的脚步,印象里的春节第一次不热闹了。

没有国,哪有家。看着院里一批批医护同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程,看着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兄弟姐妹在病房里微笑战斗,我的内心犹如五味杂陈,一个声音在心里越来越坚定:我,也要做点什么!

向科里交了申请,向家人交代了情况,做好了能做的准备,2月9日中午,我接到了刘岩护士长的电话:到感染科支援!太好了,作为一名工作7年的护士,能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出一份力,值了!

妈妈虽舍不得,还是亲手帮我剪短了头发,让我轻装上阵。“去吧,不用担心孩子,家里有我呢,记得打电话就行!”临去支援的前一天,刘岩护士长为我准备了各种物资,直到半夜还在叮嘱各种注意事项,孙大辉主任和科里的医生、护士姐妹们也纷纷打电话告诉我注意防护,“子懿,注意休息!”“子懿,一定保护好自己!”“子懿……”一声声、一遍遍关心的话语,在疫情当前更显得情真意切。

第一天是在发热门诊的夜班,临进入污染区前,感染科的老师将我们的防护措施查了一遍又一遍。院里把最好的资源都给了我们一线工作人员。按照院里规定,患者要看其它疾病,都要先到发热门诊检查是否有新冠肺炎,如果没有新冠肺炎才能继续就诊,大多数患者及家属都表示理解且赞同这种方法,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是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的必要手段。一位患者在看完病时跟我说:“这么危险还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有你们在,我们安心。”听到这些,我很庆幸,我们的工作能给在恐慌之中的病人带来一丝慰藉。

发热门诊要与留观病房轮班。这一天,是171床的小邢第二次采集咽拭子了,第一次结果是阴性,这次也是阴性的话他就可以回家了,小邢对结果的期盼可想而知。平时习惯的护理工作,由于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花费平时几倍的力气。但越是这样,越要加倍注意操作。这是我第一次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我本能地担心他会因我的操作生疏而感到不适,不管我怎么努力强装镇定,还是漏出了马脚,让我意外的是,小邢没有半分不悦,反而安慰我说:“你紧张了?没事,我都不紧张,你就安心的采吧,不疼!”操作很顺利,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他的不适,他尽力控制自己表情,可我都看在眼里,动容在心里。“做得真好,我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特别棒。”一向坚强的我听到这里,眼睛也不禁有些模糊。幸运的是,这位患者第二次采集结果也是阴性,很快他就可以出院了!

转眼间,我来到感染科支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与各科前来支援的工作人员也十分熟络了。人群中,我们仅凭一个眼神就可以认出对方。有时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也会不自觉在脑中进行“时空叠影”,猜想在武汉驰援的战友们是否一切安好。

写到这里,已经是半夜十二点,窗外一如既往的安静,让我迷惑这场疫情是否真的来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很多人都说多么希望可以给2020按下重启键!可是,时光无法倒流,岁月不能重溯。唯有劈开荆棘,才能拨云见日。让我们一起共盼春暖花开日,待那时,共享国泰民安时!

吉林加油!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相关稿件

  • “生命的警报—急性胰腺炎”——2025胰腺健康中国行科普大赛精品展播作品
  • 吉大一院教学部召开2021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欢迎会
  • “医声有约”预告丨就在周二、周三!吉大一院名医倾情守护您的健康
  • 吉大一院眼科举办白求恩眼科学术交流会
  • 吉大一院护理团队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护理管理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上一篇:驰援武汉医护手记(134)|​ 李凡:待到樱花烂漫时,凯歌归
下一篇:一院“抗疫”医护手记(14)|支援发热门诊手记3篇:刘畅、马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