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医护故事(42)|灼灼医者心,浓浓母子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NICU宋晓南教授与子共战疫情
至柔母子情,至坚乃初心,寸心何以赠,自有冰心壶。截至今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NICU宋晓南教授已经在武汉支援了20天,作为党员和老支部书记,在疫情来临之际,她主动请缨,逆行援手,第一时间投身到支援武汉的一线战场中。其在美国留学的儿子得知一线物资紧张的情况后,心系祖国,情牵母校,辗转奔波后购得口罩数百,第一时间邮寄到了支援武汉的医疗队。
现今还在一线支援的宋晓南教授说:“当得知国内疫情爆发之初,远在美国的儿子就时刻关注,因为自己的母校就是吉林大学医学院,非常牵挂自己的老师、同窗,虽然不能和他们奋战在同一个战场,但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大家共度难关。正是爱人,儿子及家人的支持,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因为我不想让亲人失望,更不能让把我当成亲人一般信任的患者失望。”
作为已经有34年临床经验的医生、3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宋晓南教授,自加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援助武汉的队伍以来,用逆行的身影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临走前,还自掏腰包,提前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购买了护目镜、防护面屏,希望自己在前线工作的同时,家乡奋战的兄弟姐妹也能够平平安安,共战疫情。
到达武汉医院后,宋晓南教授所在医疗组实行三班倒值班制度,每班八小时,白班时需要早上5点起床,6点出发去医院,每天8到10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常常错过了两餐,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他们就是无坚不摧的战士,脱下下汗涔涔的防护服和“注水”的护目镜,回到住处还要按防护要求消毒清洗,才能和家人报平安,得到片刻的休息。因为2014年肺部做过手术,所以爱人及儿子对她更是关心和挂念,远在美国的儿子常说,“自从妈去了武汉,只有在和妈视频的时候才最踏实,自己的孩子与奶奶视频的时候,骄傲的说自己的奶奶是super hero!”当儿子当得知一线医生艰苦的工作环境后,尤其是知道妈妈和其他医护人员经常把自己的药品、食品免费送给患者时,心中除了担心更多的是钦佩,他几乎跑遍了周围所有的诊所、超市,凑齐了将近400个口罩,几经周转发往了武汉医疗队。赤子之心铸就钢筋铁甲,母子深情坚定抗疫决心,这不是最贵重的口罩,却是最真挚的牵挂,最坚定的力挺。
宋晓南教授说,“看到病房50多个患者从开始的麻木、绝望,到如今的从容、乐观,康复出院,感觉一切都值得,没有任何豪情壮语,只希望疫情过后,武汉还能像她去年6月来时看到的那样生机蓬勃,看到川流不息的长江大桥和熙熙攘攘的黄鹤楼,相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
一袭白衣终不悔,疫情散尽心亦安!在危难面前宋晓南母子尽显英雄本色,是白求恩精神最朴素的诠释,最骄傲的传承。望英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