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农工党员:风雨同舟战疫情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中新网吉林新闻2月24日电(王海龙 娄国斌)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了多例新冠肺炎病例。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政协委员及医务工作者,魏锋一直关注着、思考着。当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各地陆续启动了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后,“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只有用我辈的生命去守卫。”魏锋是这样告诉自己。
魏锋,男,1978年3月出生,农工党党员,农工党吉大一院支部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肝胆胰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精通外科手术的他,一直将医者的技艺作为自己的骄傲,这些年来,他的手术刀下挽救了无数的家庭和生命。但是这次疫情面前,他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作为医务部主任担任医院疫情防控的总协调。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是吉林省新冠肺炎重症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承担着全省任务最重的危重症的诊治、远程医疗支持和发热门诊筛查工作。
构筑堡垒,严守医院第一道防线
1月21日,魏锋带领着他的团队,实地踏查,设计了进院路线,最终确定仅保留五个出入口,并在相应位置设置了预检分诊台。撤回了以往的分导诊,由临床医生和护士站到最前面,承担分诊和导诊工作。魏锋还连夜沟通外地厂家,购置了几台国内最先进的红外线测温仪,加强了筛查力度。为抑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做好了前期的充分准备,筑牢院感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筹备团队,打造强有力的驰援队伍
随着疫情的进展,湖北告急、武汉告急,国家卫健委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援鄂医疗队队员,魏锋第一个报名,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他冲锋在前,可是这一次,组织拒绝了他的申请,要求他原地驻守,坚守在医院,负责吉大一院援鄂医疗队的后方统筹协调工作。
连续7批援鄂医疗队,214名“吉大一院人”驰援武汉,魏锋对每一名队员都动员、安慰,每一支队伍都筹备、送行。医疗队在武汉期间,他又四处奔走物资,陆续派出6辆救护车运送医疗设备和生活用品,队员们都戏称:“他是第215人,不在队伍里,却心在队伍上,是离他们最近的人,最亲切的人。”
由于援鄂医疗队筹备得力,后备物资准备充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成为省内派出医疗队最多,派出医务人员最多,派出高职称医务人员最多,携带救援物资最多,远程支援次数最多的医疗队,受到国家卫健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挽救生命,与死神的殊死搏斗
作为吉林省新冠肺炎危重症定点医院,医院陆续接收了多名重症、危重症确诊病例。有的患者是在集中收治机构中病情突然加重,连夜转来。魏锋连夜组织会诊,连夜指挥抢救,每每从手术室走出来,身上起雾的护目镜,湿透的防护服,团队中每位科室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压痕,都是万众一心战疫情的真实写照。
开拓创新,信息化辅助疫情防控
与2003年SARS疫情相比,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最大的优势是医疗技术的提高和信息化手段的提升。疫情发生后,魏锋马上带领团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通热线电话疫情问诊,网络医院网上发热门诊,慢病门诊图文咨询,这项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得以推广。在新冠肺炎诊断过程中,医院还增加了智能导诊和AI辅助识别肺部CT,用信息化和现代化帮助疫情的控制和诊断。
30余个昼夜的不眠不休,魏锋和他的团队稳定住了工作局面,院内无一名职工和学生感染,重症患者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一例院内传播病例。
大疫当前,魏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作为一位农工党党员,时刻牢记职责与使命,用毕生之所学,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角度,以实际行动践行参政党的责任担当,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作为一位民主党派成员,他始终坚信,在各级中共党委、政府的科学应对和精准施策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会将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瘟神”送走,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