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大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领导班子
    • 硬件建设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 医院风光
    • 联系我们
  • 党建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史学习
    • 廉政建设
    • 党务公开
    • 党建学习
    • 医德医风
    • 组织发展
    • 组织结构
  • 医疗管理
    • 医务动态
    • 核心制度
    • 医疗质量管理
    • 医疗安全
    • 依法执业
    • 应急管理
    • 病案管理
    • 器官捐献工作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教学部介绍
    • 最新消息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门诊管理
    • 门诊动态
    • 就诊指南
    • 特色专病门诊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 天使风采
    • 招聘信息
    • 在职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社会工作部
    •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医疗救助
    • 志愿服务
    • 公益活动
    • 社工实习
    • 行业交流
    • 取得荣誉
  • 统战工作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告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农工党
    • 农工党
    • 九三学社
    • 无党派人士
  • 出版中心
  • 外联工作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快讯

驰援武汉医护手记(104)|​陈颖:情——疫之中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4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二组主治医师陈颖

情——疫之中

一转眼,到武汉已经半个月了,日子过得比预想的快。从期盼春节七天假,到全民坐月子,再到现在,即时满月了还不能随便出门,产科老师说的产褥期是42天,现在还没到,大家还得有耐心,若不然,可能要休产假,甚至哺乳假。长时间的休假可能会出现物资匮乏,但在这样特殊的疫情之中,有更多的时间来体会周围满满情意。

从大年初一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开始调派医生组建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初二我们科也派出8名医护前往武汉。34人的医疗队,送行的人有两三倍之多,大部分是同事,还有家人。面对未知的疫情,大家心怀恐惧,但除了送行、支持和祈求平安,别无他法。此情此景包含的是同事和家人的关爱之情,还有医护工作者对个人职责的坚守和对生命的敬畏。

送走同事之后,除了长春的疫情我更关心武汉的疫情,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立,不断的增援预示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大部分病人的情况没那么重,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重症患者会越来越多,医疗队的构成由感染科、呼吸科医护为主,转为ICU、监护室医护为主,我知道,属于我们的战场来了。

qyzz_副本.jpg

2月6日晚上我接到张东主任的电话,将和红岩一起作为第五批医疗队成员前往武汉。我问红岩“你害怕吗?”,红岩说“我不害怕,还有点亢奋”。我们的心情是相似的。当我和我的导师王育珊教授辞行时,他说“你可以,没问题”,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莫大的鼓励。洪祥因为工作需要无法离开,言语中透着羡慕,他说他也想去,作为一个医生,职业生涯中应该有一次在大灾大难中工作的经历。因为晚上就要出发,上午要开会、培训、领物资,艺敏和健杏主动帮忙收拾行李,张哲买来一堆药让我带着备用。上班后赶紧把病人和谷老师交接,她的原话是“赶紧去准备,病人交给我们,放心吧”。然后我就去20楼剪头发了。和这样一群人工作有很强烈的幸福感,除了科里同事的支持,神经外科老师知道去疫区理发的重要性,联系了经常光顾的理发师,给所有需要理发的老师们免费理发,护理员大姐给没有发型要求的兄弟们快速剃了光头。这间办公室提前充满了战斗气氛和战友情,有高效率的理发——一地碎发为证,满满的仪式感——前后发型对比照片为证,还有对新发型的鼓励——短发更漂亮,光头更年轻。

2月7日晚上到达武汉后有一种过年从父母家回自己家的感觉,医院就是我们的家长,除了医院和科室分发到个人手上的药品和防护用品,随着飞机一起到达武汉的还有一大堆生活用品,衣服、鞋袜、洗漱用品等等几十种物资。我觉得最贴心的是热水袋,毕竟室温只有15度。

从开始培训到进入疗区开始临床工作,一直有一种被父母领着出门的感觉,带队的老师们就是我们的家长,我们只要负责临床工作就好。所有的后勤工作都由吕院长来协调,往来医院和驻地之间有车接送,温度太低借来暖气。医疗分组有郑杨老师和张东老师分配,郑杨老师是我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位带教老师,10余年后和她在一个病房工作,再听到她说“这个病人是个定时炸弹”,感受已然不同,这是对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张东老师作为ICU专家随时出现在抢救现场。高岚护士长和昝涛护士长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方便,除此之外就是督促我们做好防护,第一次穿防护服时的窒息感因为昝涛护士长的指导逐渐缓解。大鹏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掌握回到驻地的消毒流程,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风险。田老师和赵老师随时对我们进行补给,消毒用品和生活用品从未短缺过。团队支持,妥妥的安全感。

除了大团队还有小团队,李洋老师作为带头大哥,组队第一天就带着我们练习穿脱防护服,拉着护理老师做指导,因为头发不合格,值班前给我们剃了头。晓琳和付良这双姐弟是在我们共事后相认的,两个勤奋好学、工作高效的优秀医生,完成了值班期间的大部分工作。

特殊时期,130人的医疗队经过半个月也没有变得熟识,在驻地戴口罩,在医院可能身处在不同的区域里。上次值班的时候被护理组长认出来,说我们是第二次对班,听声音应该是指导我们穿防护服的老师。和EICU的护士郭小龙对过4次班,还一起转运过病人,但是除了身上的名字完全不认得真人。穿戴好防护服和口罩,除了眼睛哪都露不出来,隔着面屏和护目镜根本无法确认眼神。其实互相之间认识不认识并不重要,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份情谊在现在或者将来都无法改变,不可替代。

在武汉的半个月,坐车往来长江两侧,周围的景观建筑也并不熟悉,一次白班由当地的司机接送才知道晚上亮着灯的城墙是武昌起义的遗址——起义门,百年前辛亥革命的见证。很幸运,因为专业、责任、使命、担当,在庚子年的春天,带着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武汉一起战斗。城墙伫立,必将见证百年后英雄城市在疫情中的胜利。



相关稿件

  • “生命的警报—急性胰腺炎”——2025胰腺健康中国行科普大赛精品展播作品
  • 吉大一院教学部召开2021级本科生毕业实习欢迎会
  • “医声有约”预告丨就在周二、周三!吉大一院名医倾情守护您的健康
  • 吉大一院眼科举办白求恩眼科学术交流会
  • 吉大一院护理团队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护理管理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上一篇:一院“抗疫”先锋(8)|​李南:ICU人的执着与坚守
下一篇:驰援武汉医护手记(105)|​周娜娜:长夜终将尽 来日皆可期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