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公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EN
#
  • 首页
    • 大众版
    • 员工/学生版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领导班子
    • 硬件建设
    • 医院文化
    • 历史沿革
    • 医院风光
    • 联系我们
  • 党建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史学习
    • 廉政建设
    • 党务公开
    • 党建学习
    • 医德医风
    • 组织发展
    • 组织结构
  • 医疗管理
    • 医务动态
    • 核心制度
    • 医疗质量管理
    • 医疗安全
    • 依法执业
    • 应急管理
    • 病案管理
    • 器官捐献工作
  • 科研部
    • 科研概况
    • 重要通知
    • 科研管理
    • 教研人员
    • 学科建设
    • 科研动态
    • 科研成果展示
  • 教学部
    • 教学部介绍
    • 最新消息
    • 人员介绍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住培教育
    • 技能中心
    • 留学生教育
    • 博士后管理
  • 门诊管理
    • 门诊动态
    • 就诊指南
    • 特色专病门诊
  • 护理天地
    • 护理动态
    • 天使风采
    • 招聘信息
    • 在职培训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社会工作部
    •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医疗救助
    • 志愿服务
    • 公益活动
    • 社工实习
    • 行业交流
    • 取得荣誉
  • 统战工作
    • 工作动态
    • 信息公告
    • 民革
    • 民盟
    • 民建
    • 民进
    • 农工党
    • 农工党
    • 九三学社
    • 无党派人士
  • 出版中心
  • 外联工作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快讯

一院“抗疫”先锋(8)|​李南:ICU人的执着与坚守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24 点击数: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编者按

和衷共济,风月同天。截至2020年2月15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先后派出6批援武汉医疗队210名医护人员,以及超过2000万元的设备、药品等物资。在与疫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抗疫”一线,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以实际行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ICU人的执着与坚守

李南,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二组副主任医师,吉林大学首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临时党支部书记。

自从选择重症医学科那一天开始,李南就始终铭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使命。多年来,她始终工作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每天面对需要急救的患者尽心尽责,用她高超的医疗技术挽救一个个危重患者的生命。

第一时间报名,首批上一线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吉大一院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的一员。出征前,首批医疗队17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凭借24年的党龄,李南同志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这个重要职务。重任在身,她不仅时刻冲锋在前,更是带动党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用党员的身份发挥她们的带动性,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更是带动非党员同志投入疫情的积极性,更加值得高兴的是,通过李南同志和党员们的努力,不少非党员同事更是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入党。李南同志也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履行她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大声说出的出征誓言——“我志愿加入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疫情,全力防控,冲锋在前,不辱使命,敢打必胜,请党和人民放心!”

1月26日,大年初二。本应是举家团聚的时刻,可李南已经随着吉林省首批135名医护人员放弃“小家”投身到“大家”,带着责任与使命、带着最精湛的医疗技术,赶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前方。

我们是医生,我们必须上

17日,已经是李南和队友们在前线工作的第23天。拿起手机,看见两个女儿的照片,思念之情也涌上心头。那一刻,她也想把两个女儿抱在怀里,也想亲亲她们。当她投身到救护工作时,已经没有时间去思念家人,每日繁忙的工作,更是让她没有更多时间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一心工作的热情。她知道,现在还没到胜利的时候,她和队友们只有义无反顾的坚持治病救人,才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因为在疫情面前,医护人员心中也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医生,这个时候我们不上不行,我们必须上!”

自从来到武汉后,她和队友们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生活。第一个夜班,她踏着月色接班走进医院病房时,灯火通明的病房让人分辨不出日与夜。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被防护服包裹后,工作不一会,眼罩里就会有雾气,即便再熟悉的队友,也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了能分别出彼此,大家也都会在防护服外写上名字或是代号,这样,彼此之间看见熟悉的名字,心底也有了一丝温暖和依靠。

走进病房内,看到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听到机器报警滴答的作响,再次把她拉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场景。因为,没来这里的时候,她是吉大一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每天都要跟重患打交道,眼前的仪器、声音她再熟悉不过了,可如今,这里的病人群体却不同,他们大部分都戴着口罩,少数呼吸费力的还要带着呼吸机,彼此间只能透过眼睛交流。走进病房工作期间,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医护人员都情不自禁地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特殊情况不更换防护服。虽然说着简单,可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承诺每天都在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忍耐力。每天把自己密封起来的工作,也乎是把她全身“脱水”一次。

医患如同亲人 守护生命希望

虽然工作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也有许多的感动让她记忆犹新。李南回忆,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患者,湖北地方的口音特别重,再加上口罩的阻隔,医护人员跟他们沟通的时候特别费劲儿。最开始的时候,她在查房的时候,几乎是“手舞足蹈”的连比划带猜的跟患者交流。后来,随着患者逐渐的恢复健康,一些症状轻的年轻患者能交流了,就主动在医护人员进病房的时候当起“翻译”。通过年轻患者的翻译后,李南和护士们知道了老年患者现在的感受,老年患者也听到了医生的话。慢慢的时间长了,大家都不再陌生。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的康复情况越来越好的时候,每天查房都能看见病情趋好的新变化,也让李南和她的队友们特别高兴。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就像一家人一样,医生是患者唯一的依靠,患者也给予医生更多的信心。李南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她也总是能给予别人温暖和力量。有一位病情十分严重的老大娘,刚入院时就已经是重症状态了,呼吸困难,很快就给她应用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了让老人能尽量舒服些,李南在诊疗中就教老人呼吸机送气时,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保持舒适体位,呼吸机送气时就吸气。老人虽然不能马上做好,但是她尝试着按照李南的办法去做。吃饭的时候,老人把呼吸机面罩放在一边,可是各项指标却明显下降,李南闻讯赶紧跑过来,叮嘱大娘吃饭时,离开呼吸机的时间太长,要试着吃两口就戴上呼吸机的面罩。老人很配合,按照她的要求,一手拿着面罩,一手拿着勺子,吃两口就扣上面罩,过了两分钟再接着吃,一顿饭吃半个小时。虽然这样做很麻烦,但是对老人的治疗有好处,李南一点也不嫌麻烦。

常年奋战在重症医学科的一线,离别见得多,但是对生命也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感动,只要还有一丝力气,还有一点能做到,李南都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作为驰援武汉首批队员,她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当好队伍的“掌舵人”,用自己的每一份坚持和爱,在这场搏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关稿件

  •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玉杰、院长布茂胜一行到吉大一院座谈交流
  • 吉大一院儿科门诊护理团队科普视频获2025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居家康复专业委员会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
  • 吉大一院护理团队受邀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吉大一院举行2025年中华护理学会营养支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毕业典礼
  • 吉大一院泌尿外二科成功实施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助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上一篇:疫情期间校长张希院士来我院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
下一篇:驰援武汉医护手记(104)|​陈颖:情——疫之中
返回列表
加入收藏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备案号:吉ICP备11003057号

联系我们

  • 发热咨询:0431-81879901-10

  • 总机:0431-88782222

  • 门诊:0431-81879801、81879802、81879803

  •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李嘉诚基金会
  • 自媒体

    欢迎大家通过我们的社交账号,自媒体账号了解我们更多的服务。

    • 智慧医院

    • 预约挂号

    Copyright © 2012-2021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