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抗疫”先锋(3)|鲍万国:以单位为家的疫情防控“守护人”
编者按
同舟共济,敬业奉献。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以感染症科为首的医护人员科学防控、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医院发热门诊和独立检查区同样是与疫魔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者以实际行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
鲍万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9月出生,吉林大学感染症科科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起医院感染症科,那就是危险的代名词。可是鲍万国率领全体感染症科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在这条战线上,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他们就是第一道防线的卫士,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是比亲人还要体贴、周到、细致的守护人。
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的“掌门人”科主任鲍万国几乎是以单位为家,不管什么时候,多么危急时刻,他始终坚守在一线。 鲍万国在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不明原因发热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上,他实在是太厉害,太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003年,抗击SARS行动中,他就成功地参与其中,2009年吉林省甲型H1N1流感和2013年吉林省H7N9禽流感患者的救治工作也都有他的身影。 如今,鲍万国作为经历过2003年SARS防控工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到来的时候,成为“吉林省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成了“长在电话上的人”成了这里“掌舵人”,甚至是全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疗上的“一颗定心丸”。每天的查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一个患者一个患者的详细询问、查看。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汗水也已经湿透了他的衣背。看着自己被防护服捂的大汗淋漓的样子,身边的同事劝他多休息一会,他却笑着摆摆手继续忙起来。 自从长春市出现第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开始,1月21日夜,鲍万国就带领着吉大一院感染症科的同事们迅速投入战斗,不出所料,当天夜间的就诊量就出现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做好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准备工作。1月22日上午,经过院领导统筹协调部署,全科迅速响应,感染科迅速将全科49名患者全部进行转移,增设发热门诊。接下来的几天,发热门诊日就诊量就持续攀升,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加大。鲍万国自己也几乎是住在科室,累了也只能在沙发上休息一会。面对疫情的到来,他也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平时,只要不进入隔离病区,鲍万国就是一身绿色军大衣,在忙碌的人群中十分醒目。如今,除了这身绿大衣,更加醒目的就是他几乎发亮的头型。为了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穿脱防护服的需要,他也把自己的头型变成了“光头”。穿着绿色军大衣,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着电脑屏幕,或是是分析省内各地发来的信息,或是查看关于新冠肺炎治疗国内外的最新治疗,查看治疗新冠疫情最好的方法。更重要的,鲍万国身为吉林省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在对每一例需要出院的患者再次进行专家组会诊,对于已经达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规定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患者才能出院。而这样的一个专家组会诊过程,对于鲍万国来说,责任与压力不言而喻,为了确保每一名出院患者万无一失,他都会同专家组成员沟通再沟通。 面对疫情的到来,热爱事业忠于职守是鲍万国的工作写照。由于感染症科的特殊性,在这里治疗的患者几乎都要经历战线长的诊疗过程,无形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诊疗过程中的任务就格外重,尤其是重大疫情,更是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无形中,再次给感染症科的任务加砝码。面对重任在肩,鲍万国更是一刻不敢放轻松,为了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从1月23日至今,鲍万国就没离开过医院一步,面对的家人的担心,他也只是简单说句,“放心,我挺好!”就匆忙挂断电话。可对于患者,他却一次次的叮嘱,一次次细致的了解病情,生怕落下那个环节。对于科室里的医护人员,他也时刻提醒大家,对每一例患者的诊断思考都不要忘记结合流行病学的大背景。夜晚,患者都已经熟睡,他还在继续工作,坚持值夜班的他,依旧寸步不敢离开感染症科,因为他生怕哪里出现问题,哪个患者有突发情况,他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 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一名77岁高龄女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于患者年老体弱,基础病变多,病情危重,血氧极差。面对该名患者的情况,鲍万国马上意识到情况的严重,通过组织全院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马上决定采用ECMO进行心肺辅助支持治疗。在心脏外科的大力支持下,患者成功实施ECMO植入术。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100%,自身肺脏和心脏得到有效“休息”,所需呼吸机氧浓度由100%降至40%,现患者生命体征一切平稳。 1月29日,患者李某某确诊新冠肺炎后,因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转氨酶、血糖等指标明显升高,经省专家组会诊,紧急转入吉大一院感染症科救治。由于李某某属于高危人群,再加上其200多斤的体重,鲍万国接诊后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几天不眠不休的治疗,男子的情况也越来越好,等待出院的那一刻,李某某不仅没因为住院而体重减轻,反而被照顾的又胖了几斤。正是有了鲍万国和其团队的努力,才有了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的到来。 如今,已经57岁的鲍万国依然昼夜倒班连轴转,但他却无悔于他的选择。看着患者恢复健康的笑脸,听着患者一声声道谢,他知道自己肩上承当的那份责任,那就是坚守在感染科这个看似平凡而神圣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