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医护手记(二十四)|张鹏:大疫面前,不分你我、不分内外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感染科 张鹏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使命。如果国家需要我,我就想多做一些。
1月25日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我紧急召开家庭会议,提出自己想要报名的想法,瞬间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待到第二天晚上,我已出发前往武汉,并于27日凌晨到达宾馆。接下来的一天,我们一行人参加了各种培训。
28日吃完早饭后,霍队、张队带领我们走进了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我们“作战”的地方——同济中法新区病房的12楼东区。经总医疗队讨论后决定,由驰援武汉医疗队的第一医疗组先上,我有幸成为吉林省支援武汉进入病房直面患者的第一队。一想到马上要直面患者,还是很有压力的。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又不熟悉战况,而且这是实战了,不容有失,不能后退,不能重来,我既感到光荣,又有些许紧张。
到达病房后,夜班医生接待了我们并交班,交代了相关事宜,譬如如何穿防护服、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下诊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自己。他们是这样热情、严谨、和蔼、近人、严肃、活泼,一想到我有这么多伙伴在一起直面困难、想尽办法战胜困难,突然感觉压力小了很多。两位本家医生业务过硬、操作熟练,我在与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是外科的,真是大疫面前不分你我、不分内外,医生总动员。
我们第一组的5名成员都想进病房、上战场,但是为了节约医疗物资,只能先进去2名。我是组长,又是一名党员,所以还是决定由我和副组长韩医生首先进入病房,同时本院派出一名有实战经验的医生跟我们一同进入病房,帮助我们穿脱防护服、隔离衣,并交待了一些相关的自我保护事宜。
我们从工作区进入到清洁区,清洁区的房间里有两名护士帮我们做好准备。护士站里,护士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我们一行三人开始查房,询问患者的情况,期间陆续有新的患者来到病区。从进入病房到结束查房,我们一共收治了15名患者,虽然辛苦,但想到能够帮助到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就觉得值了。
与此同时,清洁区的其他小伙伴们正忙着写病历、下医嘱、接电话。我在查看患者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疾病,还承担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有信心和我们一起战胜疾病。
处理完患者后,我们三人从病房回到清洁区,按照正确的脱衣流程完成所有事情,绝不给病毒有可乘之机。此时已是下午三点多,早过了午饭时间。我们也无暇吃饭,立即投入到写病历、下医嘱的工作当中,同时和第二组的医疗人员完成交接班。待全部工作都结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我们返回宾馆,直接将午饭、晚饭一起吃了。
工作了一天,我感触较深的就是,在病房里长时间穿戴防护服,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够做到。当然,我们都做到了。如果穿着防护服在病房内待的时间需要更长的话,真的最好还是穿上尿不湿,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尿裤子。看来我得跟我女儿好好商量一下,让她借我一些。
谁不想沐浴在春风里,谁不想奔跑在阳光下。所有的岁月静好,都要有人去创造。而我就想做那样的人,幸好那样的人也不只我一个。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