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免疫实验室位于转化医学研究院七楼,于2011年11月创建。从最初建成到规模壮大,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有细胞实验室、病毒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面积达300平方米、温湿度24小时监控的SPF实验动物房等平台。实验室拥有全套一流的科研设施,包括流式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选仪、多功能酶标仪、Luminex、Real-Time PCR仪、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程序降温仪和荧光显微镜等,为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实验室现有固定成员28人,包括教授4人、讲师9人、助研13人、秘书2人。已招收研究生19人,其中博士毕业生2人,硕士毕业7人;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5人。与临床科室和各学院合作,先后培养指导学生110人,其中硕士生46人、博士生35人,本科实习生29人。
实验室的宗旨是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向临床应用转化,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密切结合,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现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科研技术水平不断上升,发掘新思路、寻求新合作、创造新成果的团队。
二、成员介绍:
(一)学术骨干简介
陈京涛,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吉林大学肝病研究所副所长。
兼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肺癌生物治疗学学组组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生物治疗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Ginkgo生物研究所(现为SBI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贝勒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十余年。2011年底全职回国后,先后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以及国际合作横向课题等10余项,总经费逾千万元。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专利3项,获得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和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发工作,及先天性免疫调节研究。
电子邮箱:jtchen@jlu.edu.cn
涂正坤,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特聘教授, 吉林大学肝病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免疫学专业。2000~2001年在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免疫所 (INSERM U25)作博士后。2001~200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内科系肝脏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12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外科系器官移植中心任讲师。2012年11月全职回国工作。在J Exp Med, Gastroenterology, Gut, Hepatology, Front immunol, cell mol immuno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5篇,影响因子150多分,被引频次1000多次。其中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14篇。目前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参与吉林大学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已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项,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科研支持计划一项。主要参与完成的“病毒性肝炎免疫损伤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项目获得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病毒性肝炎的免疫致病机制相关研究”项目获得2016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主要从事感染免疫和肝脏免疫相关的研究,研究方向为天然免疫和免疫耐受。
王四清,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特聘教授。
学习工作经历:
1989-1994 白求恩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 学士
1997-2000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病原生物学 硕士
2000-2003 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健康中心 博士后
2003-2004 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
2004-2006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博士后
2006-2007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 Research Associate
2007-2008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医学院 Research Associate
2008-2010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医学院 Research Associate
2012-至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免疫室 教授
个人简介:
在Cancer Cell,Nat Commun,Blood,Leukeima和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26篇,累积影响因子250分。另外发表国际学术会议摘要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主要参与人的身份曾参与美国 NIH及其他基金会科研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1. Dectin-1 活化的DCs 通过诱导Th9发挥强有力抗肿瘤效应: Th9细胞为新型强有力抗肿瘤效应细胞。我们研究发现dectin-1 活化的DCs诱导很强的 Th9 反应,而且以dectin-1 活化的DCs为基础的疫苗体内诱导很强的抗肿瘤效应。此项研究为dectin-1 活化的DCs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重要依据。
2. Th9/Tc9的诱导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肿瘤特异性Th9/Tc9是最近发现的具有很强抗肿瘤活性的效应T细胞亚型,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在体内外更有效地诱导Th9/Tc9细胞用于临床肿瘤治疗。
3. 肿瘤微环境: 我们在国际上最早发现巨噬细胞(Mφs),尤其是肿瘤相关Mφs,对骨髓瘤细胞提供保护, 并导致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此项研究为以Mφs 为靶点的肿瘤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阐明肿瘤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的生物学特性: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肿瘤通过活化 p38 MAP 激酶抑制 DC 分化。在DC分化过程中加入p38 抑制剂能有效扭转肿瘤对 DC 分化的抑制作用, 并恢复 DC 的表型和功能。这一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缺陷新机制,为设计更有效的 DC 肿瘤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专业:细胞生物学/免疫学
主要研究方向:
1. 肿瘤免疫;
2. 肿瘤微环境;
3. 血液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王晓松,分子免疫学博士,吉林大学引进的学术带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理事,吉林省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学会理事。199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本科及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获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后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和达特茅斯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6-2009年任达特茅斯-Hitchcock医疗中心助理研究员。2012年被吉林大学人才引进,任吉林大学第一院教授。在“Blood”、“Journal of Immun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际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累计影响因子达130以上,合计被引用次数达800次以上。参与承担日本文部省、美国NIH、“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吉林省科技厅等多个免疫相关项目。现主要进行炎症、肿瘤的免疫学分子机制研究。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方向: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通路和通路上关键因子的研究
(2)狼疮肾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
(3)小儿重症MPP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研究
(4)肿瘤局部微环境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研究
教育经历:
1989-1996年 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7年制专业,获得医学本科和硕士学位
1997-2001年 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病理学专业,获得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
2001-2003年 美国哈佛大学肿瘤研究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博士后
2003-2005年 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药理毒理学教研室,博士后
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3ZX10002008-001-001,《优化人源化AFC8-huHSC/Hep小鼠模型,结合促癌基因修饰肝脏细胞,提高人源化AFC8-huHSC/Hep小鼠模型由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的效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课题一任务一,160万),已结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子课题-任务-的项目负责人。
(2) 吉林大学种子基金,从TLR9通路研究狼疮肾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已结题。
(3) Th细胞亚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免疫学活性的研究,吉林省财政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10万元。
(二)青年教师队伍
(三)行政组成员
行政秘书:王维,主要负责团队日常办公消耗、工作人员津贴、差旅等的账务报销,人员招聘、入职及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
科研秘书:孙雪圆,主要负责科研试剂、耗材的采购与账务报销,科研项目、奖励等的申报,科研成果统计备案,组织各类学术讲座与论坛,协助领导做好团队规划和建设等工作。
三、科研平台
(一)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
配备分析及分选流式细胞仪、 Ⅱ级生物安全柜、低速和高速冷冻离心机、CO2培养箱、液氮罐、高压蒸汽灭菌锅、倒置荧光显微镜、-80℃低温冰箱等。
Ⅱ级生物安全柜
流式细胞仪(分选)
(二)病毒生物学技术平台
配备生物安全柜,低速、高速离心机,正置、倒置显微镜等。
病毒室
高速冷冻离心机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
具备分子克隆和蛋白分析研究条件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Real-time PCR仪
凝胶成像系统
(四)生物安全二级动物实验中心
包括动物隔离检疫室、繁育室、饲养室及手术室,并配有脉动真空灭菌器、小动物饮水机、小动物活体成像及手术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为人源化小鼠及各种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空气净化度达到10000级,温度20-26℃,日温差≤3℃,相对湿度40-70%。
小动物成像仪
四、科研业绩
从2012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截至到2018年12月,已经申请到国家“十二五”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3项、吉林省财政厅卫生专项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10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5项、横向课题8项、吉林大学种子计划基金3项、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项、吉林大学白求恩B计划2项、白求恩医学部前沿交叉学科创新项目1项、白求恩青年科研基金2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交叉学科创新项目1项、院内青年发展基金21项等80项。总经费达2085.06万元。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第一单位共发表SCI文章67篇,影响因子达324.324。申请专利5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以及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点击右侧按钮关注
吉大一院官方微博